新中国成立前后,十大元帅中,有哪4位当过大城市的市长?

2025-01-01 00:10:01
引言

1955年全军大授衔,一共有10个人被授予元帅军衔,分别是朱德、彭德怀、林彪、刘伯承、贺龙、陈毅、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

10大元帅中,个个都是能文能武,他们都是我军优秀的领导者,为革命的胜利作出了不朽的贡献。
值得一提的是,新中国成立前后,还没有举行授衔仪式,因此十大元帅当时没有军衔,他们各自的工作也不尽相同。

建国前后,全国百废待兴,许多工作都等着领导们去实施完成,十大元帅中的每个人都担任要职,有自己的工作职责。

解放战争末期,我军解放了大片土地,其中不乏包括北平、上海、南京等大城市,这些城市的管理和治安工作应该属于建国初期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到底派谁去管理哪些诸如上海等影响力非常大的城市呢?必定要挑有管理经验,且地位高,能力强的人,才能镇得住大场面,因此,十大元帅中部分人成了合适的人选了。

1949年的上海彩照

十大元帅中,一共有4个人做过大城市的市长,他们分别是叶剑英、聂荣臻、刘伯承和陈毅。
4位老帅分别在哪座大城市任职,有什么突出的成绩?我们一起来大致了解一下吧。

叶剑英——北平、广州市长

十大元帅中,叶剑英排名第十,是一位功勋卓著的元帅。
毛主席曾高度赞扬叶剑英“吕端大事不糊涂”,在大是大非上,老帅还是非常可靠的。
叶剑英虽然很少指挥作战,在军功方面略显不足,但他多次挽救国家,全力支持领袖,这份特殊功劳,是其他人所不能比的。

1948年12月13日,中央军委任命叶剑英为北平第一副书记兼北平市军事管制委员会主任及北平市长,彭真为北平市委书记,聂荣臻为平津区卫戍司令。
主席对管理北平的事情很上心,在西柏坡亲自嘱咐叶剑英:“此次接管北平,影响中外,务必办到如同接管沈阳、济南那样的接受和管理成绩,不要落在沈阳和济南之后。

北平是一座大城市,叶剑英身上的担子很重,他时刻牢记主席的嘱咐,开始主持接管北平的工作。
1949年元旦,北平市军事管制委员会奉解放军总部电令由叶剑英签署的第一号布告:北平四郊国军业已歼灭,北平城内国军亦就歼在即,北平将告解放。

叶剑英身上的担子很重,他要主持并且负责与傅作义的和平谈判工作,经过双方不懈地努力,终于达成一致。
1949年1月末,傅作义大军撤出北平城内,到达指定的位置接受改编,我军进入北平,宣告北平和平解放。

北平能够被和平解放,叶剑英作出了很大的贡献,1949年2月12日,在天安门前,老帅宣布:北平市人民政府成立了。
我军接管北平后,许多工作等着接手,在叶剑英的主持和安排下,北平顺利地度过了新旧政权的接替,社会秩序稳定,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好。

叶剑英圆满完成了上级交给他的任务,为党中央机关进入北平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随着全国解放战争的节节胜利,为了迎接华南地区的解放,中央组建了华南分局,由叶剑英担任第一书记。

叶剑英是广东人,中央让他率领二野第四兵团和四野第十五兵团向华南进军,解放自己的家乡,这是一种莫大的荣誉。
在叶剑英的领导下,我军于1949年10月14日广州解放,于28日成立了广州市人民政府,叶剑英任市长,管理全市的工作。

有了管理北平的经验,叶剑英在管理广州得心应手,工作顺利进行,再次圆满完成了上级交给他的重任,真是一位能力出众的老帅。

聂荣臻——接替叶剑英管理北平

叶剑英担任北平市长期间,聂荣臻是平津地区的卫戍司令,主要是负责北平的安全保卫工作。

当叶剑英奉命南下,聂荣臻接替了他的职务和工作,成了北平市的市长。
革命战争时期,聂荣臻是一位很好的政工干部,对革命的胜利有重大贡献,深受主席的信任和器重。

聂荣臻接管北平后,面临的问题自然也很多,首先是傅作义大军的改编问题,这是一项大任务,需要妥善处理。

除了原国军的改编问题,聂荣臻还亲自负责了剿除匪患的问题。
虽然北平解放了,但是旧势力依旧存在,大量潜伏在华北的的特务、土匪以及非法武装人员,对人民的生命和财产造成重大威胁,需要及时清剿。

这项剿除匪患的任务自聂荣臻担任平津卫戍司令开始,就一直在进行,经过一年的努力,华北地区的军民共剿灭了土匪特务等2.9万余人,有力保障了社会治安的稳定,清扫了华北长期存在的匪患,老百姓载歌载舞,争相庆祝。

当然,接管北平管理工作后的聂荣臻还有一项重要任务——保障开国大典如期正常举行。
为了防止敌人在开国大典期间空袭,聂荣臻负责组织了一支有战斗力的空军部队,在大典时担任防空任务。

为了防止开国大典期间因敌人空袭引发的混乱问题,聂荣臻也做了完全的准备,一切按照计划进行,面面俱到,考虑到了多种可能发生的问题,并做了充足的应对措施 。

聂荣臻担任北平市长期间,不仅进一步稳定了北平,在他的领导下,北平脱胎换骨,符合一个新中国首都的标准。

儒帅刘伯承——南京市市长

刘伯承是一位军事理论和指挥能力突出的优秀高级统帅,战功赫赫,领导第二野战军作战。

实际上,早在渡江战役打响前,刘伯承就已经知道了中央即将任命他为南京市长,但当时他把主要的心思放在了渡江战役上。

1949年4月29日,二野完成了渡江作战,解放了南京后,刘伯承感慨万千,想起了不知道多少战士为了这一目标牺牲了,内心十分复杂。

据刘伯承回忆,当时自己与宋任穷等人登船来到了南京南岸后,因为时间仓促,未能与南京方面的部队取得联系,南京城很大,一行人不知道去哪里,迷了路。

刘伯承哈哈大笑:想不到我这个南京市军管会主任到了家门口反倒找不到家了。
好,那就直开总统府吧在南京城里我就知道总统府 。
”在刘伯承的提议下,一行人坐上了汽车,直奔南京的总统府。

车子一路颠簸,终于来到了南京总统府,刚到门口,陈毅等人闻讯而出。
一见面,陈毅亮着大嗓门,诙谐地说道:快去报告蒋大总统,花几十万通缉的“刘匪伯承”来了,旁人一听都笑了起来。

来到南京后,刘伯承的身份是南京市委书记、市长、军管会主任,主要任务是管理南京这座大城市。

对于刘伯承来说,由农村转入城市,由战争指挥员到城市管理者,跨度还是相当大的。
战争是打赢了,可刘伯承并没有放松、陶醉,进入南京后,在第一次干部会议上就明确指出:

“我们要以党的政策联系群众依靠群众。
使人民群众从自己生活体验中,认识今天之天下真正是人民大众的天下,从而拥护我们,使政权巩固起来......,把工作做好,造福于人民群众才行。

在建设管理南京的问题上,刘伯承召开了多次大会,积极听取各方的建议,城市的稳定和建设工作都在有条不紊进行着。

自刘伯承担任南京市长,负责接管这座原国民党都城后,工作通宵达旦成了家常便饭,在他的领导下,南京很快就恢复了生产,社会治安稳定,一切都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刘伯承担任南京市市长的时间较短,因为战争发展的需求,他需要指挥二野向西南和四川进军,负责围剿国军残部,继续为中国的解放事业做贡献。

陈毅——上海市市长

陈毅元帅文武全能,写得一手好诗。
十大元帅中,陈毅是文科出身,他既能做政治工作,也能当军事主官,而且还是一位管理型人才。

解放战争时期,陈毅是华东、三野的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军政一把手,能力全面,擅长统筹工作。

1949年5月27日,上海市宣告解放,余敌投降。
第二天,陈毅与国民政府最后一任上海市代理市长在上海市长办公室交接工作,这预示着人民政府开始接管上海,此前中央任命的上海市市长陈毅正式赴任。

上海这座城市很特殊,它的影响力非比一般大城市,有众多的外国人在那里生活,且又是国民政府的经济和政治中心,情况很复杂。
对于上海市市长的人选,中央是经过慎重考虑的,也参考了各党派人士的意见,最终才敲定由陈毅扛大梁。

对于陈毅本人来说,接管上海这座大城市,对自己来说也是一个很大的考验。
进入上海后,陈毅如履薄冰,在大会上说:我们接管上海,决不能出现进城后停工停电的混乱,上海人民的生活必须得到保障,要歌照唱,舞照跳,生产正常进行,上海不能变变成座“死城”。

早在我军进入上海前,陈毅就规定了大军不能“进入民宅”,且向广大干部提出《入城守则》,要求各部门必须遵守。
我军进入上海后,秋毫未犯,上海居民没有受到不利的影响。

令上海居民震惊的是,第二天早上,他们推开窗户,看到外面睡满了解放军,他们为了不扰民,选择就地而睡,宁可自己生病,淋雨,也要坚决遵守《入城守则》。

我军初入上海,给了上海人民一个好印象,陈毅主持上海的工作后,立即就城内工业、粮食等问题迅速着手解决,稳住了城市的物价,保障了人民的基本生活所需。

国民党反动派对陈毅是恨之入骨,对他策划了多起暗杀,好在都被我公安局识破,没有造成什么实际性伤害。

结语

总的来说,新中国成立前后,管理上海、北平、南京、广州这样的大城市非常不容易,需要有能力、威望的人担当不可,陈毅、刘伯承等元帅在接到中央的任命后,很好地完成了这项重要任务。

当然,十大元帅中,除了四位老帅外,其余六位元帅在新中国成立前后的工作也很重要,在各自的岗位上领导大家工作,成绩突出,都是为国效力,不分彼此。
正是有了像十大元帅那样的为国奋斗,我们新中国能更快发展,人民才能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