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编74师师长,蒋介石的嫡系爱将,张灵甫真的败于骄兵轻狂吗?

2024-11-02 16:10:02

点击上方蓝色字体,关注纵观历史,每天读一点历史知识

一般情况下,许多历史人物大众有一种固定的印象,如残暴的秦始皇,赵括的纸上谈兵,神机妙算的刘伯温。

实际上,我们对历史人物的刻板印象有时候也与真相有些偏差,就拿国军五大主力师师长张灵甫来说。

了解近代史,尤其是解放战争史的朋友,对张灵甫这个人并不是很陌生,他是蒋介石的心腹爱将,是国军五大主力师的师长。

通过各类影视剧的宣传,大众对张灵甫的标签是“杀妻”,“骄兵轻狂”以及“抗日名将”。

实际上,张灵甫杀妻确有其事,他是抗日将领,并非名将。
张灵甫虽然作战勇猛,但是他并非骄兵轻狂,孟良崮战役兵败生死,并非因为孤军深入。

从两淮保卫战到涟水战役看张灵甫‍

抗日战争时期,张灵甫的官职不高,我们暂且就不谈了。
解放战争爆发前,张灵甫在上司王耀武的举荐下,升任为整编74师师长,辖整编51旅、57旅、58旅共3万余人。

解放战争时期,两淮保卫战是张灵甫和他的74师首次亮相。

平心而论,这场仗张灵甫打得还是很漂亮的,并非全部依仗他手中的重武器实施强攻,而是通过观察和分析,率部从我军的9纵队和5旅的交界处穿插了进去,打了我军一个措手不及。

指挥作战只要能打胜仗,无论是采取正面进攻还是偷袭,都没什么问题。

张灵甫大胆采取偷袭战术,从我军9纵队和5旅交界处突入淮阴城。
我军猝不及防,交战不利,撤退,张灵甫攻下了淮阴城。

此战,我军损失较大,士气低落,被迫撤出了经营多年的淮阴城,造成了一定的恶劣影响。
蒋介石本人得知张灵甫攻克淮阴,自然是非常高兴。

国军高级将领李延年甚至吹牛:国军只要有10个像张灵甫那样的整编74师,足可以安邦定国了。

此战,是张灵甫军事生涯的巅峰,成为国军高级将领中风光一时的人物,被授予青天白日勋章。

在巨大的荣誉背后,张灵甫和他的74师付出了惨痛的伤亡代价,团长和营长阵亡若干名,他无法骄狂和自大,而是开始重视我军的战斗力。

涟水保卫战期间,张灵甫与粟裕第一次正面对决,此战双方激战十余天,伤亡巨大。
此战张灵甫的74伤亡人数有6000余人,许多从抗日战争时期走来的老兵失去了战斗力。

张灵甫本人自涟水保卫战结束后,非常伤感,部队遭受如此严重的损失,是他始料未及的事情。
在写给自己的老乡兼好友胡琏的一封信中,张灵甫这样说道:

74师北调增援山东,南调增援两淮,伤亡过半,已无决战之能力,若继续如此,不出一年就将死无葬身之地。

两次涟水保卫战,张灵甫虽然最终占领了涟水,但自身也付出了部队三分之一的伤亡。
此战后,张灵甫忧心忡忡,总结共军在战术,战略水平均要高于国军的事实。

实际上,当时的张灵甫根本骄狂不起来,发出“不出一年就将死无葬身之地”的感慨,证明他没有一丝的骄狂之气,也没资本和实力骄狂起来。

自从74师被派到山东作战后,张灵甫本人并不满意,对上级的安排也是满腹牢骚。

因为74师是机械化部队,山区作战不仅不能发挥出装备优势,而且还会拖垮部队行军,很容易被我军包围。

张灵甫也深知粟裕总是在盯着自己,一不留神就会消灭74师,因此,张灵甫在山东的行军非常谨慎,这也让他几次免于被粟裕全歼的命运。

莱芜战役期间,粟裕出其不意,选择北上歼灭李仙洲部,此战给张灵甫很大的心理压力,他预感不久后的未来,自己也会步李仙洲集团的后尘,于是向南京报告,请求休假。

不论是涟水战役还是两淮战役,张灵甫没有一点骄狂自满,从实际作战中,他深感共军之强悍,对自己和74师的未来有一个明确的认知。

从这点来看,张灵甫对国共整体局势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孟良崮战役,张灵甫败于骄兵轻狂吗?‍

孟良崮战役,粟裕指挥华东野战军,以绝对的优势兵力,歼灭了敌74师。
如今,大众的刻板印象是孟良崮之战因为张灵甫孤军深入,骄兵轻狂导致的,事实并非如此。

孟良崮战役,张灵甫深入我军腹地,执行的是上级的命令。

张灵甫之所以会孤军冒进,理由是自己的两翼有两个整编师掩护自己,三个整编师起码有七八万人,华野当时没有一口吃掉的实力。

不论是张灵甫还是他的上级,都认为74师是安全的,粟裕不敢动它。

值得一提的是,粟裕本人对张灵甫在孟良崮孤军冒进的说法进行过否定:不抹黑国军,老蒋布局不差,张灵甫并非孤军冒进。

粟裕评价张灵甫是一个可敬、可佩、可悲、可叹的人物。
作为军人,张灵甫整体上是合格的,虽然他并不是粟裕的对手,但是在国军诸将中,算是能打的悍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