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时期,阎锡山的一项发明被人耻笑,没多久各地争相仿造

2024-11-12 00:10:01

熟悉民国历史的人对阎锡山这个人并不会感到陌生,在民国时期,阎锡山主政山西省几十年了,在那儿当了几十年的“土皇帝”。
自从袁世凯复辟失败去世后,北方军阀可谓是群龙无首,有点实力的军阀纷纷宣布了独立,在自己所管辖的地盘当起了“山大王”,阎锡山也不例外。

阎锡山自从1917年开始入主山西省,成了当地的父母官后,直到解放战争胜利前,阎锡山被迫坐飞机逃到台湾,在这约三十年的时间,他成了山西省的最高长官,把山西省牢牢掌控在自己手中。

阎锡山在主政山西省期间,他还是比较有作为的,在教育,军事,经济等方面都有所建树。
值得一提的是,在抗日战争时期,阎锡山军队弄出来一项发明,发明出来一种手榴弹,但足足有九斤重之多。
这种手榴弹被曝光后,遭到了当时其他军阀的耻笑,可没多久,各地抗日武装都纷纷效仿,使用阎锡山发明的那种九斤重的炸弹。

九斤重的手榴弹

一般来说,手榴弹应该是一种比较轻型的炸弹,因为需要依靠人力使用,如果太重了,军人携带不方便不说,在战场上也无法远距离扔向敌人,反而会伤到自己。
在抗日战争时期,日本军人有一种“香瓜”式的手榴弹,不仅威力巨大,而且携带方便,给予中国军民很大的伤亡。

自从全面抗战爆发后,国军与日军在正面战场的交战是败多胜少,国军付出了巨大的伤亡代价,也无法阻止日军推进的步伐。
这其中的原因有许多,虽然当时日军整体作战素质要优于国军,但日军在战场上使用的各种先进武器,也是他们在侵华战争时期的利器。

整体来说,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队与日军在武器方面的悬殊是非常大的,当时我国连制造先进枪支,坦克,飞机这样的兵工厂都没有,而日军已经完成了工业革命,能自主建造大量新武器。

在抗日战争中,武器弹药的奇缺是一种常有的现象,为了制造武器,当时我国在各地建设了许多比较落后的兵工厂,制造出来的武器虽然比不上日军,但聊胜于无,总比拿着一把刀和敌人近战要强很多。

在这种背景下,在山西省阎锡山所管辖地区的兵工厂,发明了一种手榴弹,这种手榴弹造价很便宜,对材料的要求不高,威力也是力大无穷,而且还能大量生产,但唯一有一点不足的是,因为需要大量的原料,想要保证该手榴弹有威力,手榴弹的重量起码要九斤。

从嘲笑到效仿,九斤的手榴弹广泛在战场上应用

试想一下,手里拿着九斤的东西,你一下子能扔出去多远,一般情况下,能扔出去十米已经非常厉害了,不过,在战场上,十米内扔手榴弹作战,无异于自杀,因为手榴弹的爆炸范围并不小,短距离的爆炸容易误伤自己。

阎锡山所部发明了九斤的手榴弹被曝光后,各省各地的人都纷纷取笑他,这么重的手雷,许多人还是不看好的。
不过,即便遭到了多人的耻笑,阎锡山执意大量生产该手榴弹,毕竟造价成本低,威力大,优点也不少。

日军在占领中国大多数平原地区后,开始向西北西南进军,一次 ,日军进攻阎锡山所管辖的山西省。
阎锡山所部在与日军作战的时候,使用了那种九斤的手雷,结果效果非常不错,日军没见过如此大杀伤力的手雷,许多入侵的日军被炸得粉身碎骨。

日军此次进攻阎锡山所在的山西省,遭到了溃败,阎军取胜,虽然主要是由于地势外加军民抵抗顽强,但在战场上,阎锡山军发明的九斤重的手雷,在实际战场上证明了它的用处。

那么,阎军是如何使用这么重的手雷呢?原来,那种九斤重的手雷不是用来扔的,而是用来滚的,阎军凭借着占据优势地形,依托大山等有利地形阻击日军,一个个大的手雷滚下去,让日军猝不及防,损失了好些人马。

最终阎锡山所部将日军牢牢地挡在了太行山外,日军此后并没有能力将山西省占领。
此战,阎锡山也打出了一定的名气,也让这种重量级的手雷看到了用武之地。

许多原先因为发明的九斤重手雷对阎锡山各种挖苦嘲讽的人,也转变了态度,而且还把阎锡山军发明的那种威力巨大,造价低的手雷运用到了其他战场,各地都争相仿造,在一定的程度上,缓解了武器弹药缺乏的窘境。

结语

在抗日战争时期,面对武器装备远远优于我们的日军,中国人民用自己的智慧,发明出了一些新武器,广泛运用到了战场上,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在整个抗战史上,我国军民还是过得非常困难的,战争虽然取胜,但也因此付出了巨大的伤亡代价,我们永远也不要忘记,那些为国家民族存亡而战的烈士,没有他们,就没有如今的新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