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时期,抓一个日本兵有多难?平型关大捷没有一个日俘

2025-01-11 00:10:01

近年来,不少抗日影片脱离实际,为博人眼球,用非常夸张的表现形式,甚至出现了一个八路军打一批然后全歼的画面,此举非但不能拔高八路军的形象,更是对抗日将士的不尊重。

实事求是的说,全面抗战早期,整体来看,日军是全方位压制我国抗日军队的,无论是国军还是八路军,在正面战场上,主要采取的是守势而非进攻。

近代日本军人受军国主义思想的影响,再加上武士道、法西斯教育,使得日军很少主动向我军投降。
在战场上,八路军更是很难俘虏一个日本兵,他们会抱着必死的决心,或自杀或与我军同归于尽。

八路军抓一个日本兵有多困难呢?以著名的平型关大捷为例,日军被歼灭约1000人,却没有一人被我军俘虏。

平型关大捷抓不到日俘

平型关大捷我们不陌生,翻开历史书,对这场战役有着较为详细的介绍,意义是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配合了阎锡山为首的第二战区正面战场的防御作战。

该战役是由115师师长林彪担任指挥,林彪是八路军最会打仗的将领之一,平型关一战确实打得有水平,八路军预先埋伏,伤亡要少于日军,这是林彪的作战风格。

战斗结束,八路军在清理战场前,副师长(政委)聂荣臻特别强调,要求战士们多抓一些俘虏,把他们送到太原示众,鼓舞士气。

八路军战士接到命令后,按照聂荣臻的指示,尽可能抓活的日本兵。
然而,一场歼敌近千人的战斗,八路军硬是没有抓住一个日军俘虏,还为此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当时,打扫战场的时候,有一名营长看到一名日军被打得半死不活的,根据上级的指示,要把他送到救助站抢救,这也算是一个日俘了。
不曾想,那个受了重伤的日本兵反抗激烈,咬掉了八路军营长的耳朵,还要夺枪杀人,自保之下,只能将其击毙。

还有一个通讯员,在清理战场接近尾声时,发现不远处有一个受了重伤的日本兵。
通讯员放松了警惕,准备为日本伤兵包扎伤口,这也是上级的要求。

没想到,那个受了重伤的日本兵把八路军通讯员的好心当驴肝肺,趁着通讯员不注意,一刀刺进了他的腹部,然后自杀了。
可怜的通讯员,年纪还很轻,没有轰轰烈烈的牺牲,反被日本兵给阴了。

为什么日本兵宁死也不愿意缴械投降呢?平型关战役结束后,林彪对此进行深刻思考,认为有以下几点原因。

其一:教育影响,日本兵受法西斯、武士道教育,他们入侵中国后,对中国的军民很残暴,被俘后怕遭报复。

其二:日军被“战阵训”洗脑了,它规定,军人要面对死亡,不能活着当俘虏,不能忍受屈辱,不能投降,直到战死。

当时日本规定,如果当了俘虏还活着,不自杀,即便你逃回来了,也要接受军事法庭的审判。

抗战初期,抓个日军俘虏还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那些日本老兵被洗脑得厉害,上了战场基本上抱着必死的决心。
因此,平型关战役尽管歼敌1000余人,但一个日俘都没有,这在红军战史上尚无先例的,可见当时日军顽抗到了何等地步,战场搏杀有多残酷了。

陈士榘抓日俘险些丧命

尽管很难抓到日俘,但八路军可不会轻易放弃的,因为俘获敌人对鼓舞士气,瓦解敌人有着很大的帮助,这个在解放战争中效果非常明显。

尽管平型关战役没有抓到一个俘虏,但是八路军时任作战科长陈士榘在后来还是根据上级的指示,提出了一个“力争俘虏”的要求。
陈士榘是后来的开国上将,中央红军出身,根正苗红,深得毛主席的信任。

陈士榘认为,八路军抓不到日俘,与沟通有关系,他要求战士们学习“优待俘虏,缴枪不杀”这句日语,在清扫战场时用得上。

平型关战役后不久,在广阳战役中,陈士榘发挥神勇,亲手抓住了一个日本俘虏,为此险些丢了性命。

广阳战役中,陈士榘率领343旅686团担任主力,打法和平型关战役类似,伏击日军。
战前,林彪希望陈士榘能抓一个日俘,此前的平型关战役,因为没有日俘,遭到阎锡山的怀疑,还以为八路军在虚报战果,可把115师的主要指挥员气得不轻。

在陈士榘的精心设计下,八路军以优势兵力,广阳伏击战打得很顺利。
清扫战场时,陈士榘特意问身边战士是否抓到日俘,得知一个都没有后,脸色有些难看,决定亲自到一线看看。

当时广阳镇仍有零星日军抵抗,陈士榘赶到后,发现一名战士正朝着一个院子里丢手榴弹。
陈士榘大叫一声“慢着”,问道:院子里有多少鬼子?

一名八路军班长说:报告参谋长,我就发现一个鬼子进了院子,要小心,他在里面朝我们开枪。

院子里就一个鬼子?陈士榘大腿一拍,很是高兴,将扣在腰间的手枪拔出来说道:那还不抓活的?别扔手榴弹了。

随后,陈士榘带着侦察科长苏静摸进院子,悄悄走进窗户边,靠着墙体,用前不久学会的日语喊道:缴枪不杀,宽待日本俘虏。

陈士榘这么一喊,院外的八路军战士也用日语齐喊“缴枪不杀,宽待日本俘虏”,院内的日本兵可能被吓到了,胡乱放了两枪。

见日本兵还是那么顽固,陈士榘并没有放弃,继续用缓和的语气喊了几句。
不一会儿,院内没了动静,等了老半天后,陈士榘忍不住了,握着手枪,一脚踢开了房门。

正当陈士榘一只脚跨进去时,一把明晃晃的刺刀向他刺来,好在陈士榘身手敏捷,迅速伸手抓住了枪管,然后用力一甩,抢夺武器,把那个日本兵吓得不轻。

外面的战士一拥而上,控制了这个蜷缩在墙角的日本兵,长枪被夺后,手里还握着一把短军刀,看样子十分紧张,汗水把他全身的衣服浸透了。

陈士榘也很紧张,对着日本兵大喊:你现在是我的俘虏,必须交出所有武器!紧接着,陈士榘用手枪指着日本兵,用力从他手中夺过短军刀。

战士们齐喊“陈参谋长抓到俘虏了”,这个消息很快就传遍了115师,因为这是八路军抓住的第一个俘虏,经过审讯,查明是辎重兵曹加藤幸夫。

为了抓一个日军战俘,陈士榘是冒了很大的风险,险些丧命,说明当时的日俘确实不好抓,不仅仅是八路军,国军在战场上难抓。

结语

抓不到日军俘虏只是全面抗战初期的现象,到了中期、后期,日本兵源质量大幅下降,八路军在战场上抓到的日俘也不少,一场战役下来就有几十个。

不少日俘经过“改造”后,认识到了侵略中国的错误,至少有千余日俘和投诚人员,在抗战后期为八路军效力,成为“日本八路”,说明我军的改造工作还是有一定的效果。

不过,就个人意见来看,在战场上对敌人仁慈就是对自己残忍,面对顽抗的敌人,最干脆的方式就是坚决消灭,不要白白搭上战士的性命,那就得不偿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