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上将贺炳炎,见毛主席不用敬军礼,去世后20万军民冒雨送行
周总理去世时,十里长安街站满了前来送行的人;邓小平去世时,从301医院到八宝山两公里路,十多万民众含泪送别。
有一位开国上将,他去世的时候,20万军民冒雨送行,他就是我军著名的高级将领贺炳炎。
贺炳炎将军身上有许多传奇故事,他不仅深得民心,更是受到毛主席的器重。
开国将帅中,见毛主席者需行军礼,贺炳炎将军却是一个例外,他有一项“特权”,见主席不用行军礼,这是为什么呢?
1913年2月,贺炳炎出生于湖北宜都县江家湾一个贫苦农家,从小过着食不果腹的日子,12岁为地主放牛,15岁当铁匠赚点微薄的工资补贴家用,饱受地主和资本家的剥削。
1929年,贺龙率领的红军路过贺炳炎的家乡,他做了一个决定,放下手中的铁锤,加入红军,投入到为人民和民族解放事业浴血奋战的戎马生涯中。
贺炳炎作战勇猛,冲锋在前,不到两年时间就从一名普通的战士升为骑兵连长,立下了不少战功,深受上级的信任。
1932年6月,在陈沱子口阻击战中,在人多枪少的情况下,贺炳炎将手中的枪支给了战士,自己拿着一把菜刀,犹如猛虎下山一般,冲出了防御工事,率先冲向敌营,左劈右砍,战士们被他的勇猛感染,跟着贺炳炎一起奋力冲杀,击退了来犯之敌。
贺炳炎勇猛善战的事迹在军中被传开,贺龙得知他的表现后,赞道:这娃儿,烧火棍到他手上也能当机关枪使!
1935年,贺炳炎凭借出色的战功,已经是红军第五师的师长,率军跟随红二、六军团长征。
在长征途中,贺炳炎勇担重任,主要负责后勤总部机关的掩护,阻击来犯之敌。
12月22日,部队来到湖南绥宁县瓦屋塘地区,贺炳炎的第五师负责警戒。
红军刚到此地,就遭到了敌六十二师的进攻,贺炳炎率军沉着应战,战况很激烈,互有伤亡。
敌军以逸待劳,贺炳炎的部队渐渐不支,出现了溃退的迹象。
这时候,红军总部和后勤还没安全通过此处,如果第五师未能有效拦截敌军,那么部队会被敌人截成两段,到时候情况就十分危险了。
贺炳炎见此情况非常着急,亲自爬到山头指挥战斗,敌人的炮火在他身边发出刺耳的爆炸声,将军巍然不动,将生死置之度外了。
贺炳炎跑到阵地最前线,对第十五团团长李文清说:再也不能后退了!再退就是总部了!贺老总他们还没过去,我们拼死也要顶住。
紧接着,贺炳炎看了看四周,问李文清有没有火力强一点的重武器。
李文清指了指不远处几名红军手中拿着的冲锋枪,这几挺冲锋枪就是全师最拿得出手的武器了。
贺炳炎大喊:快把冲锋枪拿给我!话音刚落,他就冲向前去,从一名战士手中拿起冲锋枪,对着冲上来的敌人一阵扫射。
突然,敌人的一颗子弹击中了贺炳炎的右臂,他全身失去重心,倒在了地上。
政委谭友林立即派人将贺炳炎救回来,送进医院进行抢救。
得知贺炳炎受了重伤,贺龙、关向应等人全部到场,吩咐卫生部的医生,只要有一丝希望,就尽全力抢救他。
得到贺老总的命令后,医生和护士忙碌了起来,准备好手术的用具。
手术条件相当简陋,没有手术台只能找一块门板,将受伤昏迷的贺炳炎放上去。
为了保住贺炳炎的性命,医生只好将他的胳膊锯掉,否则性命不保。
就在医生锯掉贺炳炎胳膊的时候,他醒了过来,对着医生大喊道:“谁要是锯掉我的膀子我就和他拼命!”对一名将军来说,少了一条胳膊意味着什么,每个人都很清楚。
卫生部部长贺彪严肃而恳切地说道:贺师长,再过十分钟不手术,血就流干了,到时候就是天王老子也救不了你了。
手术很成功,贺炳炎少了一条胳膊,保住了性命,这已经是万幸了。
术后第五天,贺龙亲自前来看望养伤的贺炳炎,从口袋中拿出几块骨头,对他说:这是贺彪给你保留的几块骨头,你还要跟他拼命呢,现在想通了吧。
贺炳炎有些不好意思,几天后,亲自找到贺彪,向他道了个歉。
部队到达云南楚雄时,贺炳炎的伤势已经好转,回到了第五师工作,继续担任师长,指挥部队作战,成为红二、六军团的开路先锋。
贺炳炎是一位勇猛的钢铁战士
长征结束后,进入了全国抗日阶段,贺炳炎担任八路军120师358旅716团团长。
尽管贺炳炎失去了右臂,但对日作战丝毫不减当年之勇,带队冲锋,独手持枪与日军搏斗,杀死了一名日本兵。
1938年12月,贺炳炎率领几百人的队伍挺进冀中,担任120师第三支队支队长,政委是余秋里,也是独臂将军。
贺炳炎、余秋里两位独臂将军联手抗日,在冀中根据地成为一段佳话。
在贺炳炎、余秋里两位独臂将军的带领下,120师第三支队在冀中根据地发展迅速,从最初的三四百人发展到几千人的规模,前后歼灭日军也有六百多人,为民族抗日大业作出了贡献。
抗日战争期间,贺炳炎赴延安学习,还当选为“七大”的代表。
在“七大”召开期间,贺炳炎见到了毛主席,用左手敬了一个军礼。
毛主席一看贺炳炎失去了右臂,急忙用右手握着他的左手,亲切地说:“贺炳炎同志,你是独臂将军嘛! 今后你就免掉这份礼吧。
”
贺炳炎的儿子贺北生说:几位独臂将军中,只有爸爸没了右臂,毛主席亲自批准他不用敬军礼。
贺炳炎并不认为自己特殊,每次见到毛主席还是会敬一个标准的军礼,这是对领袖的尊重,也是军中的规矩,从不例外。
1955年全军大授衔,贺炳炎被授予上将军衔,这是对他革命生涯的认可。
整个革命战争时期,贺炳炎负伤11次,失去了一条右臂,留下16处伤疤,真是非常不容易。
常年负伤,让贺炳炎的身体情况也出现了不少问题,将军始终是能挺就挺,不愿给组织添麻烦。
贺炳炎对自己和家人很严格,要求他们勤俭节约,老房子漏水了都不舍得修一修,家具旧了也不换。
1955年5月,贺炳炎将军出任成都军区司令员,组织上为了照顾他,专门拨出一笔款项,给他盖一间宿舍。
贺炳炎拿到这笔钱后,没有为自己盖宿舍,而是盖了一间军用宿舍,自己住在又破又老的旧房子里。
上级拗不过贺炳炎,只好在他的老房子里加装了暖气片。
暖气片装好没几天,贺炳炎觉得这个东西放在这里太浪费了,叫人拆了连夜送往医院,加装在有需要暖气的病房里。
贺炳炎担任成都军区司令员时,尊重百姓,爱戴下属,始终如一,军民对他的印象非常好。
将军平日公务繁忙,身体情况又欠佳,长此以往,健康情况肯定不乐观。
1960年7月1日,年仅47岁的贺炳炎将军病逝在成都,当地军民闻讯后,无不伤心流泪。
7月5日,成都军区为贺炳炎将军举行了公祭,当天下着大雨,二十万军民冒雨前来,送将军最后一程。
贺炳炎的灵柩慢慢远去,军民们痛哭流涕,依依不舍,中将余秋里将军更是死死抱住贺炳炎的灵柩不愿离开,贺龙元帅闻讯后亲笔写下了挽联:卓越功勋传千秋,革命精神永长存!
结语
贺炳炎把一生献给了党和人民,他是我军优秀的高级将领,深得军心民心,为国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样的精神值得每一位党员学习。
如今,虽然贺炳炎将军已经离开了,但他是故事和精神永存,将会激励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