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时轮得到粟裕重用,却一直不服粟裕,晚年还在挑老上级的事情

2024-11-26 16:10:01

众所周知,在解放战争中,粟裕大将和林彪元帅的军事指挥能力非常好,擅长大兵团作战,两人都是新中国将帅中出色的指挥官。

在解放战争期间,林帅一直都是东北军的司令员,由于他资历深,同时又位高权重,深得主席爱戴,不会有人明着反对他,可粟裕的情况不同了。

粟裕

粟裕在解放战争时期,先是在华中野战军担任司令员,1947年,华中和山东野战军合并之后,陈毅担任华东野战军司令员兼政委,粟裕担任副司令员一职,主要负责军事指挥。

这样问题就来了,粟裕成了华东野战军的军事指挥官后,引起了许多原山东野战军老将们的不满,他们觉得粟裕资历较低,军中威望不如陈老总,那些老将们对粟裕这个“空降”领导的来临有些意见。

不仅如此,早在两大野战军合并前,山东野战军已经有不少能征善战的将领了,他们每个都是在战场上拼过命,大多数从红军时期走过来的,如许世友,宋时轮,王建安等,在战场上个个都是猛将。

王建安

这些将领在没有了解粟裕的真实能力前,他们是不太愿意听从粟裕将军的指挥,尤其是山东野战军的猛将宋时轮,他一直不服粟裕,在战场上多次抗命,一度闹到了主席那里去,好在最终在粟裕的“掩护”下,宋时轮抗命的事情才过去了。

那么,问题来了,宋时轮为何一直不服粟裕呢?其中有一些误会成分,也有宋时轮个人的脾气成分,总之,直到晚年,宋时轮还在那里挑理,为难人。

论资历,宋时轮的资历较高,他参加过长征,在解放战争时期,最开始担任山东野战军参谋长,渤海军区副司令员等职务,两大野战军合并后,担任华东野战军第10纵队司令员。

宋时轮

两大野战军没有合并前,宋时轮是陈毅身边的得力助手,在军事指挥上,宋时轮有很大的话语权。
两大野战军合并后,上级任命粟裕为副司令员,并且主管军事指挥,一时间山东野战军许多大将都不服气,其中就包括宋时轮。

好在有威望资历很深的陈毅支持粟裕,让粟裕在平日的指挥作战中少了不少压力,要不然,刚刚接手华东野战军事指挥权的粟裕还真不一定能镇住这些老将,部队不配合,也很难打出很漂亮的战役。

在战场上,粟裕证明了自己的出色指挥才能,用许多漂亮的战役赢得了原山东野战军多少将领的支持,此前对粟裕不服的许世友,王建安等人,他们都对粟裕转换了态度,认可了粟裕的才能。

许世友

渐渐地,粟裕与那些纵队高级将领们也保持着不错的关系,在私下,大家都朋友相称,在战场上,以服从命令为天职。
可宋时轮依旧与粟裕有些不合拍,他既然已经亲眼看到了粟裕在指挥作战时候的表现,远胜于自己,可为何还是有意见和矛盾呢?

原来,此前在国民党大军进攻解放区的时候,面对国军的精锐部队,宋时轮指挥的第10纵队在未得到上级命令的情况下,私自将部队撤到了黄河对岸,这种行为无异于“临阵脱逃”,给华野其他部队带来了一定的损失。

事后,主席得知宋时轮在没有得到军令的情况下,擅自撤出部队,给友军造成损失后,他下令要严肃处理这件事,追究其责任。

粟裕,宋时轮等将领

这边,宋时轮就很委屈了,据他后来解释,自己率领第10纵队撤到黄河对岸,是上级口头的命令,自己只是按照命令行事。

至于这个命令是谁下的,没有具体的文件说明,这只是一个口头形式的通知,宋时轮一时间拿不出证据,这件事也就无从查证了。

按照宋时轮的作战风格,相信他也不会在没有任何命令的情况下就撤走部队,这不符合他打仗一贯勇猛的风格。
要知道,华野第10纵队是主力部队,曾有句话是这么形容第10纵队:“排炮不动,必是10纵”。

虽然主席说要追究责任,但粟裕得知此事后,并没有对宋时轮进行实际性处罚,也理解10纵队当时的陷阱,将处罚宋时轮的事情压下去了。

宋时轮或许是真的受了委屈,在此后的作战中,很多次与粟裕在军事指挥所产生了冲突和意见,有时候甚至拒绝执行命令,这让粟裕有时候很难做。
好在有陈老总背后支持,宋时轮的脾气收敛了不少。

陈毅与粟裕

粟裕作为华东野战军副司令员,原本有权对宋时轮的行为作出惩罚,至少可以起到立威作用。

不过,粟裕平日里为人谦和,在性格上也很儒雅,不会发大脾气,是一个有耐心的人,因此,也就没有计较这么多了。

粟裕以战功服人,自从山东野战军和华中野战军合并后,一改此前山东野战军败多胜少的局面,在粟裕的指挥下,华东野战军打了许多漂亮的战役,如莱芜战役,孟良崮战役,济南战役等,都是解放战争时期有着重要影响力的大战,为华东野战军增添了不少光彩。

宋时轮有点“一根筋”,他未能理解粟裕的一片好意,粟裕之所以选择隐忍,完全是从大局出发,因为军中将帅不和肯定会有不好的影响,弄不好还会对部队造成一定的损失。

在济南战役前,宋时轮与粟裕的矛盾爆发,这件事闹得比较大,主席再次被惊动了。

打响济南战役前,华野十分重视这次战斗,因为此战是我军首次对国民党大城市的攻坚战,首战意义非凡。

此外,由于济南城内的守军除了有十万国民党军外,还有一名会打仗的将军王耀武,他是抗日名将,粟裕不能轻敌。

大战前,华野召开军事大会,在大会上分配作战任务,这个时候,宋时轮在大会上的作为让人瞠目结舌。

王耀武

由于宋时轮所指挥的10纵队是主力,上级让宋时轮打阻击,这项任务很艰巨,因为此次攻打济南城,城内的十万守军不足为据,阻击城外的援军才是重点。

10纵队既然被分配任务了,宋时轮应该坚决无条件地执行。
可这时候,宋时轮不乐意了,他在大会上找了个理由拒绝接受阻击敌人的任务,理由也很难说服人。

宋时轮表示,部队需要休整和补充,无法按照计划前来参加济南战役,此话一出,粟裕的脸色有些难看,他在大会上批评了宋时轮。

宋时轮的发言也引起了在场将领的不满,这次粟裕对宋时轮在会上的刁钻发言也没客气,被批评后的宋时轮脾气也上来了,压不住心中的怒火,在会上拍了桌子,直言自己要辞职了,不干了。

大战在即,出现了这种情况,谁都不想看见,野司认为此事闹得过大,需要上报给中央,主席得知此事后,作了批复:

大兵团作战纪律要严,免去十纵司令员宋时轮的指挥职权

粟裕得知此事后,主动向上级为宋时轮说好话,肯定了他的带领才能,提出了大战前换将不利,暂停对宋时轮的处罚。

后来,粟裕还亲自找来宋时轮,与他交换意见谈心,事后,宋时轮也意识到自己在大会上的态度恶劣,给部队造成了影响,他主动写了深刻检讨,积极参加了济南战役,在战场上,10纵圆满完成了上级交代的任务。

粟裕不计较个人恩怨,济南战役后依旧重用宋时轮,1949年,宋时轮担任第三野战军第九兵团司令员,参加了渡江战役。

建国后,宋时轮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在长津湖战役中,志愿军打赢了一场悲壮的战役。

1955年,新中国首次授衔仪式上,粟裕被授予大将军衔,宋时轮被授予上将军衔。
粟裕由于受到主席的器重,被任命为总参谋长一职。

1958年,在与国防部的冲突中,粟裕受到了错误的“批判”,他本人也因此被降职,来到了军事学院工作。
恰好,宋时轮当时也在军事科学院工作,职务要比粟裕高一级。

一次,宋时轮看到有人在修订军史类书籍的目录,他问那个修书的工作人员在整理哪一段的时候,修书的工作人员也如实相告,正在修关于粟裕指挥的鲁南战役。
鲁南战役是粟裕军事生涯的经典战役,以少胜多,以弱胜强,曾受到了主席的表扬。

粟裕(右2)

宋时轮一听是粟裕指挥的鲁南战役,故意对修书的工作人员说:粟裕参加过鲁南战役吗?没有吧?

在场的工作人员被宋时轮这么一说懵了,按理来说,宋时轮亲身经历了鲁南战役,比那些修书的工作人员更清楚鲁南战役的整个过程。

修书的工作人员也是了解解放战争的军史的,被宋时轮这么一问,先是一懵,然后明显有点不开心,直言告诉了宋时轮鲁南战役是粟司令指挥的,这是第三野战军的军史,我们不会弄错的。

说起来,这位修书的工作人员还真是耿直,他不按照宋时轮的话附和他,而是坚持按照事实说话,这样的工作者值得点赞。

粟裕

可通过这件事,可以看出即便到了晚年,宋时轮依旧对粟裕有些意见,心中的矛盾还没有解开,粟裕这位老首长,在宋时轮心中总有一些挥之不去的“疙瘩”。

当然,宋时轮是一位会打仗的将军,这点没人否认,他为新中国革命作出了许多贡献,还是需要被肯定的。

或许是有能力的人总会有点脾气,宋时轮他是一个直性子,喜欢把自己的喜怒哀乐表现在脸上,或者通过行动表现出来,这样的人嘴上不饶人,心眼或许不坏,只是爱逞强而已。

粟裕

相比之下,粟裕除了他高超的军事指挥才能让人佩服外,更让人肃然起敬的是他的态度。
他谦谦有礼,高尚的道德风范,曾多次让出军中主帅,甚至拒绝了元帅军衔,他的高风亮节,更能体现出与他人的与众不同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