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良崮战役纪念地,出现纪念张灵甫之风,粟裕之子表示不满
将在谋而不在勇,兵在精而不在多。
众所周知,战争总是有伤亡的,这是无法避免的。
不过,有些战争代表着正义与非正义之间的较量,例如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反法西斯同盟与法西斯之间的交手,最终正义的一方获得了胜利。
除此之外,在抗日战争结束后,我人民解放军与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军进行了长达四年的解放战争,这是一场正义与非正义的对决,正义一方是人民解放军,代表着民主,自由,解放,非正义的一方是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军,他们代表着独裁。
最终我人民解放军击败了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军,取得了解放战争的胜利,这一切来得并不容易。
起初我人民解放军整体实力不如对手,凭借着百姓的支持,将士们的英勇奋战,指挥官的谋略,我人民解放军高奏凯歌,取得了一场又一场战役的胜利,打败了蒋军。
战争是胜利了,但付出了许多革命烈士的生命,他们的血泪洒满了祖国大江南北的每个角落,他们的英勇事迹为我们所传颂。
现如今,我们的生活来之不易,要懂得珍惜如今的和平,对革命先辈们要怀着崇高的敬意。
值得一提的是,在解放战争中,国民党将领张灵甫在孟良崮战役中丧命,现如今,孟良崮战役纪念地是为了纪念孟良崮战役中牺牲的解放军战士们。
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孟良崮战役纪念地纪念张灵甫的风气日渐盛行,这是一种非常不好的现象。
众所周知,孟良崮战役我军的主要指挥官是粟裕,他领导的华东野战军歼灭了国民党五大王牌之一的74师,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力。
现如今,孟良崮战役纪念地出现了纪念张灵甫之风,粟裕的儿子对此感到不满,曾经还为此写信怒斥这种现象过。
一场影响力重大的战役
说起国民党74师,我们或许并不是太熟悉,如果说抗日战争时期的74军,这支被称为抗日铁军的部队,相信许多人还是了解的。
74师在抗日战争时期的确是战功赫赫,打了许许多多漂亮的战役,其军长王耀武还是国民党抗日十大名将之一。
在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的74师就是原先抗日战争时期的74军,军长王耀武等人因为战功高升,继任者是王耀武的下属张灵甫。
有人说张灵甫是抗日名将,这种说法有待商讨,抗日将领不假,但硬要说名将就有那么点点不合适了。
张灵甫成了74师师长后,成了我解放军的宿敌,在解放战争时期,张灵甫的74师在涟水,淮阴等地凭借着装备优势,的确取得了一些战果,这让蒋介石对74师更加器重了,甚至在当时国民党内部流传着“10个74师就能一统中国”的说法,真是滑稽之谈。
涟水,淮阴战役后很快张灵甫迎来了一个强大的对手粟裕,74师拥有美械装备,但张灵甫为人骄狂,自认为解放军没有能力将其吃掉,因此大胆途径,深入我军腹地,与自己的友军脱节了。
粟裕抓住了这一次机会,在孟良崮地区将张灵甫的74师团团围住,并且派出了部队阻击前来增援张灵甫的友军。
守了三天的74师未能等来友军的支援,粟裕指挥的华东野战军在百万大军中取敌人上将首级,这一举必将被历史记住。
在孟良崮战役中,我解放军虽然取得了胜利,但也付出了相当大的代价,有两千多人战死,九千多人受伤,还有几百人失踪,伤亡人数约一万余人。
这些人都人民的子弟兵,他们为解放事业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此战也有着重大的影响力,歼灭了国民党五大王牌主力之首的74师,一举扭转了华东战局,粉碎了国民党军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而且还配合了陕北地区和其他地区的作战。
粟裕之子粟戎生谈孟良崮战役
孟良崮纪念馆的主要作用毫无疑问是纪念在孟良崮战役中阵亡和失踪的解放军先烈们,这是烈士的圣地。
值得一提的是,近几年,孟良崮纪念馆貌似成了纪念张灵甫为噱头,招揽游客,吸引流量的地方,这种行为是对先烈的不尊重,是对历史的不尊重。
粟裕去世后,将自己的骨灰撒在了孟良崮地区,这说明孟良崮对于粟裕来说,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毕竟自古都是一将功成万骨枯,粟裕是一名爱兵如子的将军,他知道孟良崮战役的残酷性,为了胜利,牺牲了数千人的代价,这实在是粟裕不想看到的伤亡。
粟裕的儿子粟戎生得知孟良崮纪念馆有纪念张灵甫之风的时候,他按捺不住心中的怒火,向当地进行反应,希望当地重视这种事情,陈述了自己的看法。
粟戎生说:
张灵甫死在了孟良崮,他的家人来祭奠一下合情合理,但不能将张灵甫祭奠品长期摆放在上面,用它来吸引游客,这是错误的。
难道在解放战争时期,我军打张灵甫打错了吗?
结语
粟裕之子粟戎生的说法还是有道理的,如果孟良崮纪念地如果祭奠张灵甫,对那些烈士来说是极大的不尊重,是不能被允许是。
张灵甫作为一个军人,他虽然死在了战场上,但在解放战争时期,他的枪扫向了人民,我们有理由将其消灭掉。
有人说张灵甫的抗日将领,于国有功,这的确是事实,但是功是功过是过,我们不能否认任何一个为祖国,为民族存亡作出过贡献的军人,但我们也不能忽视张灵甫本人在解放战争时期为蒋介石效命,与人民为敌之举。
参考资料《孟良崮战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