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总理临终留下3个心愿,邓小平:全部不答应,毛主席:答应一个

2024-10-23 00:10:01

1976年1月8日,周总理逝世,全国人民陷入巨大的悲痛中。
弥留之际,周总理提出三个心愿,邓小平却说:这个人民不答应。
最后在毛主席的批准下,勉强答应一个。

周总理最后时刻的心愿是什么呢?

从革命时期到建国,周总理有50多年的革命生涯,26年的总理任期,抱着“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远大理想,一直在为救国救民奔走。

20世纪20年代初,周总理求学欧洲,确立共产主义信仰,成为共产党最早的党员之一,并积极发展共产党员。

之后,周总理一直在革命的道路上奔波,西安事变后,他积极奔走,呼吁建立统一战线共同抗日,推动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之后便代表党中央到武汉协调抗日战争统一战线工作,多年来一直奔赴在前线。

新中国成立之后,周总理更是包揽建设发展的多重任务指标,为新中国的建设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

随着新中国的发展态势越来越稳,一向操劳的周总理病倒了,被诊断出膀胱癌,病情十分严重。

不过,一向视工作为生命的周总理,就算在最艰难的时候也在坚持工作。
生病期间,周总理在医院主持大小会议几十次,自己在病床上也在坚持工作,他说,工作就是他最好的良药。

1976年,周总理的病情再度恶化,已经到不能下床的地步,知道自己不久于世,在此之前,周总理就拟好遗嘱,交给夫人邓颖超。

在周总理逝世的当天,邓颖超向党中央提出周总理生前的三点遗愿:一是不开追悼会,二是不搞遗体告别,三是不保留骨灰。

周总理是坚定的无产阶级革命者,认为不论生前还是死后都要以为人民做贡献为首任,不想大张旗鼓的开追悼会和遗体告别仪式,浪费国家资源。

周总理更不想死后还霸占着农民的土地。
早之前,他就命人将老家的祖坟就地平掉,将土地还给农民进行耕种。

周总理说:人死了就不应该霸占着活人的东西。
总理的一生都是奋斗的一生,就算在最后时刻也是处处在为人民着想。

邓小平听了周总理的遗愿之后,立马就说到:“这怕是人民不答应。
”周总理的一生是鞠躬尽瘁的一生,是为人民服务的一生。

得知总理逝世后,北京的长安街围的水泄不通,排队的人足足有十几里,不能辜负人民送他最后一程的遗愿。

毛主席知道后,经过深思熟虑,说到:“只能答应一个。
”最后在党中央的决定下,给周总理开了追悼会和遗体告别会,邓小平致追悼词,只有不保留骨灰被准许。

周总理的骨灰第一把洒向了北京的上空,第二把洒向了密云水库,第三把洒在有着大量活动轨迹的天津,最后一把洒在了黄河入海处。

周总理把一生都奉献给了革命事业,虽然最后没有留下墓碑和骨灰,但是他的精神与山河同在,他的音容可与日月争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