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天安门城楼上,毛主席的画像要挂多久?邓小平已经给出了答案

2025-01-07 00:10:01

1949年10月1日,在北京天安门广场,新中国举行了隆重壮观的开国大典,在此之前,毛主席的画像已经挂在了天安门城楼的中间,显得格外醒目。

许多人或许不知道,清朝灭亡后,新中国成立前,北京天安门城楼挂过不少人的画像,如袁世凯、孙中山、蒋介石,这些人有一个共同点,都是影响我国近代历史的重要人物。

自新中国成立后,毛主席的画像就被挂在北京天安门城楼上,除了更换新的毛主席画像外,就一直没有被换掉。

外国政客和记者对这种现象极为不解,他们认为新中国自成立后,从毛主席开始,已经换了好几届的领导班子,却一直不换下毛主席的画像,将现任领导人的画像挂上去?

对于这个问题,早在1980年邓小平就已经严肃地向外国记者解释了,给出了答案。
那么,邓小平是如何说的呢?

多个版本的毛主席画像

毛主席的画像自从挂在天安门城楼后,画像经历了数次更迭,每一次都有微小的变化。
那么,首张挂在天安门城楼的画像是谁画的呢?

1949年9月初,毛主席与周总理等人经过开会商议决定,将天安门定为开国大典的主席台,在那里阅兵。

命令发出后,相关人员加紧了对天安门城楼的修缮工作,排查这座古城楼的安全隐患,保证开国大典正常举行。

另一边,一位名叫周令钊的美术老师接到了任务,需要他根据天安门城楼的尺寸,画一张毛主席的巨幅画像,在开国大典时要用。

周令钊接到任务后压力非常大,因为时间紧迫,任务艰巨,他带着学生连夜展开工作,首要工作就是专门收集翻阅毛主席此前的照片,寻找灵感。

经过反复地观察和研究,周令钊决定以毛主席戴八角帽的照片为摹本,将衣领画为敞口样式,显得亲民大气。

时任北平市长的聂荣臻看了周令钊设计的画像后,整体看上去很满意,指出一个小瑕疵,觉得在开国大典那样正式隆重的场面下,毛主席画像衣领敞口样式不太符合。

周令钊虚心接受聂荣臻的意见,连夜与学生重新赶工,改画毛主席的衣领。
当时的情况非常紧急,距离开国大典也就剩下两天时间了,周令钊一刻都不敢耽误,总算在9月30号绘制完成。

在开国大典前,周令钊和工作人员总算将毛主席的画像挂在了天安门城楼上。
仅仅几个小时后,毛主席本人就站在天安门城楼上,对着全国百姓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成立了!

此后,天安门城楼上毛主席的画像经历了数次更迭,如1950年新中国成立一周年国庆典礼前,中央决定重新创作一幅毛主席画像,胡乔木邀请美术家辛莽负责此次设计工作。

辛莽接下了这一艰巨任务,他选择了一张毛主席免冠、眼睛略向上看的半侧画像。
不过,该画像挂出来后,社会对它的反响不太好,有群众说:

悬挂在天安门城楼上的毛主席画像,只突出一个左耳朵,且左眼珠偏上,显得他老人家偏听偏信,好似目无群众的感觉。

群众的意见很重要,既然毛主席的画像设计存在一些问题,那么就要改正。
因此,负责绘制毛主席画像的美术家们开始设计新版画像。

很快,新版的毛主席画像被设计出来了,新华社根据群众提出的宝贵建议,为毛主席绘制出了一张正面双耳标准像。

新版毛主席画像向社会公开后,迎来了无数好评,从1967年开始,直到如今,天安门城楼上毛主席的画像就是以此为模板,不再有大的改动了。

邓小平巧妙应对外国记者“刁难”

毛主席病逝后,邓小平复出工作,在他的带领下,我国进行了改革开放,国家经济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邓小平领导下的中国取得了巨大进步,他个人自然会受到全球各国记者的关注,纷纷要采访这位领导新中国进行改革开放的先驱者。

一位叫法拉奇的意大利记者,她的主要工作就是采访各国政要,此人很有个性,在采访中以咄咄逼人、语言犀利著称。

早在七十年代末,法拉奇就想采访邓小平,向我国相关单位申请了两次。
可时机不凑巧,正赶上了邓小平工作繁忙的时候,抽不开身,不得不婉拒法拉奇的采访。

直到1980年,法拉奇请求时任意大利总统佩尔蒂尼亲自打电话给邓小平,希望他能够接受来自法拉奇的采访,并表示这位女记者不会罢休的。

既然是意大利总统亲自打来了电话,邓小平也要卖他一个面子,专门抽出一个下午的时间,邀请法拉奇前来采访。

此时,邓小平身边的工作人员问道:需要准备采访提纲吗?邓小平摆摆手说道:不需要了,这位女记者不按套路出牌,准备了也不会按照提纲问。

说到这里,说明邓小平对法拉奇这位女记者有一定的了解,已经准备好她的刁难了。
果然,1980年8月,法拉奇与邓小平见面,进行友好握手后,她便直接抛出一个敏感的问题。

法拉奇问道:天安门上的毛主席像,是否要永远保留下去?

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实则不好回答,尤其是站在邓小平的角度上。
应该说,这个问题是法拉奇为邓小平精心准备的一个“坑”。

众所周知,1976年毛主席病逝后,国内出现了许多声音,有人就反应应当抛弃“毛主席思想”。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不和谐的声音,主要是毛主席本人在他执政的后期犯过错误,许多外国人包括法拉奇认为,中国会学习苏联人民对待斯大林那样对待毛主席。

法拉奇的用意很明显,就是通过这个问题试探一下邓小平对毛主席的态度,以及中国未来的发展走什么路。

邓小平也不多说,干脆利落地说道:要永远保留下去!说完,邓小平补充道:

从中国人的感情角度来说,我们会永远将毛主席作为党和国家的缔造者来纪念。

接着,邓小平对此话题不再继续回答。

原本,法拉奇想借着这个问题继续深问下去,好“刁难”一下邓小平,从他的解释中寻找一些可以利用的破绽。
可邓小平不按常理出牌,说话言简意赅,打乱了法拉奇的采访计划。

接着,法拉奇又抛出多个问题,邓小平身边的翻译觉得她问得太直接了,在翻译的时候尽量用温和的语气。
邓小平察觉后,让翻译不要顾虑,按照法拉奇的原话翻译,不论什么话都一样。

法拉奇的刁钻问题一个接着一个,邓小平沉着应对,见招拆招,反应特别快。
整个采访下来,法拉奇完全落入下风,她完全低估了邓小平的应变能力。

采访到了最后,法拉奇笑着问道:邓先生,您带领中国进行改革开放,这么能干,为何不做国家主席呢?

听完这个问题,邓小平微微一笑,严肃地说:不管我在什么位置,都能为祖国的发展尽一份责任,不一定要当国家主席,中国的老百姓的,是无数年轻人的。

听了邓小平的回答,法拉奇伸起了大拇指,她十分敬佩眼前这个矮小的中国巨人,从他身上看出了中国人的睿智和决心。

多年后,法拉奇回忆道:在我采访的多国政要中,邓小平是唯一一位智慧、坦率、文雅的人,让人受益匪浅。

结语

北京天安门上,毛主席的画像要挂多久?邓小平在接受法拉奇的采访中已经给出了答案——要永远保留下去。

毛主席是共和国的伟大人物,新中国革命事业在他的带领下,走向辉煌,他是当之无愧的领袖。
我们不能因为一些错误而否定毛主席,需要全面评价一个人,肯定其历史功绩。

邓小平是继毛主席后第二任伟大领导人,在他的带领下,新中国进行改革开放,走向世界。

如今,毛主席的画像依旧挂在天安门城楼上,正如邓小平所说,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始终把毛主席作为国家缔造者来纪念,他给这个国家带来了尊严,我们永远怀念亲爱的毛主席。

参考资料《天安门城楼上的毛主席画像》

尊敬的各位读者你们好,公众号“纵观历史2020”专注于近代史,党史,战争史研究学习,感谢您的关注,点赞加转发,期待提出宝贵意见,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