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天才粟裕,为何50年代末仕途受挫,情商高的陈赓一语说破玄机

2024-10-19 08:10:01

自从红军建立以来,我军从不缺少会带兵打仗的军事天才,在红军时期,徐向前元帅经常打神仙仗,多次以少胜多,是我军早期擅长军事指挥的高级将领。
抗日战争时期,一大批青年才俊崭露头角,如林帅、彭老总、刘伯承等元帅,均是我军杰出的军事家。

军事天才粟裕‍

解放战争时期,我军出现了与林帅齐名的“战神”粟裕。
三年多的解放战争中,粟裕无疑是闪耀的那颗星,经常打神仙仗,在敌人的腹地作战,以少胜多,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惊喜。
粟裕被中央军委评为中国当代三十六名军事家之一,足见其军事才能出众。

粟裕

自解放战争以来,粟裕先是在华中野战军担任军事主官,在苏区打了几场经典的战役,给解放战争早期的我军树立了自信心,即便在武器装备、人员、补给等方面不如敌军的情况下,依旧能够大胜敌军,这也从侧面印证了主席讲的那句话:“决定战争胜负的不是武器而是人。

华中、山东两大野战军合并后,粟裕虽然不是野战军最高领导(陈毅是华东野战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粟裕是副司令员),但依旧负责军事指挥工作,发挥他的长处。
在粟裕的指挥下,华东野战军在莱芜、孟良崮、济南等大型战役中打得非常出色,很好地完成了中央交给他们的任务,粟裕无疑从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粟裕

三大战役之一的淮海战役,粟裕作为这场战役的主要构思者、指挥者,是这场战役获胜的首要功臣。
六十年代,英国名将蒙哥马利访华期间,他向主席请教了淮海战役的相关问题,主席说淮海战役是粟裕指挥的,他是我军最会带兵打仗的将军。
能得到主席如此肯定,说明粟裕的不凡军事才能。

新中国成立后,粟裕先是负责“攻台战役”,朝鲜战争爆发后,中央军委组建了东北边防军,由粟裕担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一职,此举有意让粟裕在必要时刻率军出国作战,中央军委未雨绸缪,为朝鲜战争做最坏打算。

主席与粟裕握手

即便因身体健康原因错失了指挥抗美援朝战争,中央军委依旧对粟裕委以重任,1954年,粟裕接替聂荣臻,担任总参谋长一职,负责军队的军事建设以及军事行动。
粟裕战功卓著,完全有能力胜任这项工作。

仕途不顺‍

建国初期,粟裕很受重用,主席钦点他担任总参谋长一职。
可自从1958年那次军委扩大会议后,粟裕的职业生涯突遭“滑铁卢”,职务被撤销,调离军队指挥,仕途受挫,面临各种困难。

粟裕

58年军委扩大会议上,粟裕因“极端个人主义”的问题,在大会上受到聂帅、彭老总、陈帅、黄克诚,谭政等多名元帅、大将的批判,让他猝不及防,未能从中全身而退,总参谋长一职被撤销,下放到军事科学院任副院长,负责学院的常务工作,对粟裕来说,未免有些大材小用了。

粟裕之所以会受到批判,主要是与彭老总、聂帅二人在工作中存在着一些误会与矛盾。
粟裕担任总参谋长期间与国防部部长彭老总在职权问题上划分不清引起了许多误会,以及双方在军队建设、意见上存在着大量分歧。
粟裕与聂帅的工作矛盾要早于彭老总,聂帅担任代参谋长一职时,与粟裕在向主席报告的问题上存在着一些误会,间接导致了在1958年大会上彭、聂二人批粟的现象。

粟裕(左3)

粟裕的军事才能出众,在建国后为何仕途不顺?十大将之一的陈赓看得很明白,他情商、智商很高,一语说破了其中的玄机。
陈赓曾对自己的好友粟裕说:

陈赓是一个全才,不仅会干政工,军事指挥方面也是一把好手,曾毕业于黄埔军校一期,在当时也算是名校毕业的高材生了。
陈赓对为官之道了解得很透彻,功劳过高,不迎合上级的人,或许不太受欢迎。

粟裕陈赓合影

实事求是地说,粟裕解放战争功劳大,担任总参谋长一职期间不迎合他人,在工作中缺乏与同事必要沟通,与不同部门之间在意见不合的时候坚持己见,在变通方面有所欠缺,以至于他在1958年军委扩大会议后被撤职,仕途受到严重的挫折。

结语

粟裕与陈赓都是新中国成立的功臣,他们二人之间最大的区别或许在于对为官之道的理解有所不同。
陈赓广交好友,在情商,交流方面或许要优于粟裕,当然这仅代表个人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