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原成都军区政委,曾获粟裕赏识,1988年授上将享年103岁
正所谓好马常有,伯乐不常有,人也是一样,人才虽多但也需要被发现。
每一个成功的名人,背后总会有一个看好、提拔他的伯乐,原成都军区政委万海峰的伯乐就是粟裕,他曾言:没有粟裕,就没有我的今天。
万海峰是新中国的上将,革命战争期间,原是新四军猛将高敬亭的警卫员,后来被粟裕连升四级,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1920年冬,万海峰出生在光山县泼河乡椿树店村一户普通农户家里,穷得叮当响,姐姐被迫当了别人家的童养媳,父亲拖着一条残疾的腿给地主打工。
万海峰三岁那年,母亲就因病逝世了,使他和一家人的生活雪上加霜。
在苦难和磨练中长大,让万海峰从小就养成了自力更生的思想,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就是这个理。
“打土豪分田地”,六个字的宣传标语,萌发了万海峰参加革命的念头。
万海峰认准了红军,只有跟着他们一起把地主推翻,才能获得田地,过上好日子。
寻找红军的路异常艰苦,万海峰各种磨难和考验,13岁那年终于找到了红军队伍。
那天,饥寒交迫的万海峰躺在石头上休息,几名中年男子走了过来问道:你打哪儿来?到哪儿去?
万海峰上下打量着这群中年男子,觉得他们态度不错,说话也客气,穿着军服,便小心翼翼地说道:我找红军去!
紧接着,万海峰把自己的经历说了一遍,中年男子拍了拍他的肩膀说:小同志,年纪小却有这般坚定的革命决心,好呀,想加入红军,我们收下你了。
“小同志,快喊高政委呀”,一名中年喊了一声,原来跟万海峰说话的就是红二十八军政委高敬亭。
看着人小鬼大的万海峰,高敬亭把他留在了军部警卫连,从此,红二十八军的花名册上,有了万海峰的名字。
全面抗战爆发时,高敬亭被错误杀害后,万海峰是新四军第一师师长粟裕麾下的一名侦察参谋。
在黄桥战役中,独立七团二营伤亡很大,营长牺牲了,粟裕想到了万海峰,派他出任营长。
当时年仅21岁,此前还未当过连长,就一下子临危受命当营长了。
二营的老兵一看,这个毛都没长齐的孩子,当营长能带领好我们这支部队吗?
万海峰用行动证明了他能带好一个营,不辜负首长粟裕的期望,上任不到一个月,就指挥二营打了两场胜仗,歼敌六百余人,一扫之前二营伤亡过大的阴影。
二营打了胜仗,缴获颇多,战士们高呼:小营长指挥我们打了个大翻身仗!
粟裕觉得以万海峰的能力,当个营长委屈了,不久便调他到苏中军区第三分区当警卫团副团长兼参谋长,上任后没几天,万海峰就知道了日伪军集结了近六千人,对三分区进行“扫荡”。
万海峰沉着应对,利用地形的优势,提前设伏,击退了日伪军的“扫荡”,又打了一场胜仗。
万海峰每到一处,准能打胜仗,他指挥灵活,大胆,年龄虽小却颇有大将之风,有着“智多星”的美誉。
解放战争期间,万海峰在陈毅粟裕两位首长的指挥下,参加了著名的孟良崮战役。
此战,万海峰表现英勇,当华野司令部下达总攻的命令后,他率部冲向孟良崮主峰,一口气拿下三个高地,协同友军全歼了敌74师。
孟良崮战役中,大规模的阵地战和运动战,让万海峰学到了很多,他善于总结经验,在战争中学习和发现。
1952年,万海峰所属的二十四军入朝参战,在皮定均的推荐下,万海峰担任炮兵主任。
万海峰根据此前的作战经验,提出了“游动炮群”的作战思路,在实战中有着良好的表现,据统计,万海峰指挥的炮兵部队歼灭美军近两千人,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成绩。
七十年代,万海峰担任过北京军区副司令员、副政委等要职,唐山大地震发生后,万海峰奉命率军前往抗震救灾第一现场,担任副指挥,在此后的一百多个日夜里,坚守在灾区一线,同广大官兵一起同吃同住。
万海峰对唐山这座城市是有感情的,许多年后他饱含深情地说:我每年都会到唐山看看,因为我也是半个唐山人啊!
1982年,万海峰的职务有了进一步提升,被任命为成都军区政治委员,跻身大军区正职领导,1988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日常生活中,万海峰平易近人,从不摆官架子,和他一起共事的战友都这么评价他。
1998年,万海峰正式离休,与夫人赵政一起,在北京一所四合院过着平静幸福的晚年生活。
2023年3月31日,万海峰上将因病在北京病逝,享年103岁,老将军高寿,走得很安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