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原副总理,1975年被“永远”开除党籍,1979年当选政协副主席

2025-01-12 00:10:01

陆定一曾担任副总理一职,1975年却被永远开除党籍,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他从辉煌到落魄的转变?

陆定一,1906年出生于江苏无锡的一个书香门第,从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
早年,他对科技有着浓厚兴趣,顺利考入上海南洋大学电机系,怀揣着为国家科技进步贡献力量的梦想。

历史的洪流将他引入另一个方向,五卅运动,这场由中国共产党引领的爱国抗争,照亮陆定一的人生道路。

陆定一亲眼目睹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无情压迫,以及民众坚韧不屈的反抗精神,这场运动激发他为国家和民族解放而斗争的强烈愿望。

1925年,陆定一在上海加入中国共产党,在革命的宣传工作中,先后担任共青团中央宣传部长、共青团驻少共国际代表等重要职务,为党的宣传工作注入新的活力。

他精心组织编写各类宣传材料,通过报纸、杂志、传单等多种形式,向广大青年传播党的理念和政策,引导他们投身于革命的洪流之中。

在长征中,陆定一担任红军总政治部宣传部长,他身先士卒,带领宣传队伍随军行动。
在1935年,红军面临彝族聚居地的借道挑战,那里民族间的隔阂和误解深重。

此时,陆定一展现他的智慧和勇气,连夜创作《布告诗》。
这首诗不仅揭示四川军阀对彝族人民的残酷压迫,更清晰地传达中国共产党和工农红军的崇高宗旨、坚定任务、公正政策和严明纪律。

这首诗在彝族地区迅速传播,如同一股暖流,消除误会,加强团结。

1935年6月12日,红一、四方面军在四川懋功会师,为记录这一盛况,陆定一灵感迸发,以苏联歌曲的旋律为基础,创作《两大主力军会合歌》。

随着红一、二、四方面军的会师,这首歌的歌词稍作调整,成为三军共同传唱的《会师歌》。
陆定一因此名声远扬,红军战士亲切地将他的歌词称为“长征小调”。

1935年10月,中央红军经过艰难的长征终于胜利抵达陕北,为纪念这一伟大胜利,陆定一与贾拓夫联手创作了《长征歌》。

建国之初,陆定一被党中央赋予重任,出任中宣部部长,在建国初的艰难时刻,他意识到宣传工作的重要性,因此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

在担任中宣部部长期间,陆定一制定一系列富有创新性和实效性的宣传策略,使宣传工作更加贴近群众、深入人心。

同时,陆定一强调宣传的科学性和真实性,坚决反对虚假宣传和夸大其词,树立宣传工作的良好形象。
0

1959年,陆定一因其在宣传工作中的卓越表现,被提升为副总理,成为新中国的副国级干部。

命运多舛,1966年,文化大革命的狂潮席卷全国,陆定一也未能幸免。
陆定一遭到“四人帮”的诬陷和批判,于1975年被解除所有职务并“永远”开除党籍,被无情地“打倒”。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打击,陆定一倍感震惊和痛苦,在接下来的十余年里,他遭受前所未有的迫害和关押。

1979年,随着文化大革命的结束,陆定一终于迎来人生的转折点。
他获得了平反,重新回到了政治舞台,当选为全国政协副主席,继续担任副国级干部。

晚年陆定一虽然年事已高,但他依然保持着旺盛的工作热情,为党和人民的事业贡献自己的余热。

1996年,北京这座城市沉浸在对一位伟人的缅怀之中,陆定一先生因病离世,享年90高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