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25岁当选军委副主席,为何建国后地位越来越低,遗憾逝世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我党有许多年轻优秀的领导人,王稼祥就是其中之一,他年仅25岁就当选军委副主席,在党内的地位非常高。
我们常说“患难见真情”,毛主席和王稼祥是经历长征雪山草地的患难战友,相互扶持关心。
对我党来说,遵义会议的意义非常重大,王稼祥第一个站出来支持毛主席,为毛主席指挥红军作战投了宝贵的一票。
王稼祥革命资历深,对党有重大贡献,与毛主席结下深厚的革命友谊。
令人不解的是,新中国成立后,王稼祥在党内的地位越来越低,最终遗憾病逝,这是为什么呢?
为毛主席投下关键一票
王稼祥是安徽人,从小怀有爱国报国之心,读书时参加反帝反封建爱国运动,成为共产主义青年团的一员。
1925年,年仅18岁的王稼祥赴苏联学习,先后进入莫斯科中山大学和莫斯科红色教授学院深造,将全部的精力用于学术和理论上。
1929年末,王稼祥听闻毛主席、朱老总在井冈山创建了革命根据地,国内的革命形势蓬勃发展,下定决心回到祖国,加入伟大的革命事业中去。
王稼祥是留学苏联多年的知识分子,回国后受到组织重用,在白区与敌人明争暗斗,积累了不少斗争经验。
革命就要不怕牺牲,王稼祥希望到苏区工作,那里条件更为艰苦,对革命形势有一个更深入的了解。
当时中央革命根据地急需高级干部,组织同意了王稼祥的请求,派他前往江西瑞金红色根据地。
当时,在毛主席的领导下,红军正在计划如何粉碎敌人的第二次“反围剿”。
王稼祥到后,中央请他参加大会,第一次与毛主席见了面。
王稼祥谦虚客气,对毛主席说:泽东同志,我刚从白区来,打仗是外行,听了您的发言深受启发,今后专门向您请教,可以吗?
毛主席看着一脸和气的王稼祥,点点头说:自己同志,别客气,我正想向你请教呢。
1931年,王稼祥来到革命根据地工作后相继担任工农红军总政治部主任,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等要职,成为我党的重要领导者之一,他年仅25岁。
红军在毛主席的指挥下,粉碎了敌人三次“围剿”,形势一片大好,本可以取得更大的发展,可事与愿违。
红军在王明、博古等人的领导下,推行“左”的 方针,出现了严重的错误,让红军的处境非常艰难。
不仅如此,王明、博古排挤毛主席在中央苏区对红军的领导,一时间主席处境艰难,眼看红军走错误路线却有心无力,身边缺乏支持者。
1935年1月,改变中国革命历史命运的遵义会议召开了,大会上毛主席作了重要发言,关键时刻,王稼祥第一个站出来支持毛主席的看法和主张,指出应由毛主席这样有实际经验的革命家来领导才能取胜,建议毛主席参与军事指挥。
王稼祥把关键的一票投给了毛主席,众多参会者纷纷支持,为毛主席能够重新指挥红军作战起到非常大的作用。
毛主席对王稼祥的关心
红军反“围剿”时,王稼祥受了很严重的伤,差点没救过来,留下了后遗症,身体健康情况大不如从前了。
对王稼祥在关键时刻投自己一票,毛主席一直没有忘记,直到晚年仍旧常常对他人说:遵义会议上,王稼祥是最早支持我的。
抗日战争时期,延安召开了党的“七大”,王稼祥落选中央委员,这个结果令毛主席感到意外。
按照王稼祥的革命资历和历史功绩,完全有资格入选,或许是王稼祥为人低调,参会代表对他不够了解。
鉴于如此,毛主席在大会上为王稼祥拉票,当着全体代表的面,深情历数他的功绩。
不仅如此,王稼祥的感情生活,毛主席很关心,亲自为他介绍了对象。
新中国成立之初,中苏关系进入蜜月期,我国驻苏联大使这个职务非常重要,在毛主席的推荐下,王稼祥成为中国首任驻苏联大使。
十年大运动时期,在毛主席的保护下,王稼祥的处境没有那么艰难。
那段时期,王稼祥不理解,没有跟上中央的政策,导致长期处于边缘化,职务越来越低了。
九一三事件发生后,王稼祥给党中央和毛主席写信,请求重新分配工作。
毛主席看到王稼祥的信后 ,感慨道:王稼祥是有功的,尽快让他出来工作。
在毛主席的支持下,王稼祥以党代表的身份参加“十大”,当选为中央委员。
由于中央有人从中阻挠,王稼祥的复出并不顺利,不负责具体工作,在此过程中受到诬陷,心中十分郁闷。
1974年1月,王稼祥带着遗憾在北京病逝,享年68岁。
王稼祥对革命有大功,年纪轻轻就当选为党的重要领导,起点非常高。
建国后,王稼祥身体健康情况欠佳,为人低调,再加上在特殊时期未能跟上中央政策方针,职务越来越低,并非他能力有问题,而是受大环境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