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青帮大佬杜月笙,他有一个闻名全国的儿子,为祖国奋斗一生

2024-10-18 08:10:01

1951年8月,杜月笙临终前,躺在床上交代身后事,要求孩子们做到两点:

一是不要沾染黑帮,二是牢记自己是中国人。

没多久,杜月笙就去世了,当时小儿子杜维善未满18岁,牢牢记住父亲的遗言,也影响了他的一生。

杜维善是杜月笙最小的儿子,他出生时,父亲的事业如日中天,母亲是最受宠的四太太京剧名伶姚玉兰,可谓是含着金汤匙出生的小少爷。

可惜好景不长,杜维善16岁的时候,全家迁往香港,家里的境况一天不如一天,不再有花不完的零花钱。
不久,杜月笙生了场大病,精神一日不如一日,直到他去世,姚玉兰带着他离开。

姚玉兰带着孩子来到台湾,为了生活,她不得不重操旧业给太太们唱京剧,连带多年的首饰都当了,即便如此,她坚持让几个孩子接受教育。

最小的孩子杜维善没有让母亲失望,他品学兼优,考上了澳大利亚堪培拉大学学习地质,大学期间没有再向母亲伸手要钱,凭自己本事赚钱。

毕业后,杜维善拒绝高薪工作,回到台湾陪在母亲左右,因为工资太低。
他想要创业,赚到的第一桶金和母亲有关系。

起初,杜维善回到台湾时,想要给母亲更好的生活,事与愿违,他连牛肉都吃不起,为了给母亲过生日还是咬牙买了几斤。

台湾畜牧业落后,牛肉的价钱比澳大利亚贵不少,杜维善灵机一动,和几个留学同学合伙做起进口牛羊肉的买卖,他靠着这个生意赚到人生第一桶金。

孝顺的人运气不会差,杜维善的运气似乎特别好,不久又凭借敏锐经济嗅觉投资石油化工产业,很快他成身价不菲的老板。

杜维善有钱后,开始拾起以前的爱好——收藏,他本就有收藏古董字画的爱好,从小耳濡目染深受父亲影响,爱的不是名家字画,而是古代钱币。

他对古钱币的喜爱到了痴迷的程度,一次,他知道朋友手里有两枚萨珊王朝的金币,这个王朝历史极短,钱币稀少,算是是世界上最贵的钱币之一,对方要价一枚一千万元,杜维善痛快地答应了。

当时,杜维善的资金都在生意上,没办法一下子拿出钱来,用一栋别墅抵押两千万,买下了两枚钱币。

面对馆长马承源提出的补偿,杜维善拒绝了,摆摆手说:“我是中国人,上海是我的故乡,这是我该做的。

一句中国人,蕴含杜维善浓厚的爱国之情,蕴藏他对父亲的承诺:牢记自己是中国人,杜维善做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