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有1.4万旧政府官员,部下请示要杀多少,陈毅的做法令人钦佩

2024-12-31 00:10:01

1949年5月,对陈毅来讲,身份从一名作战指挥的高级将领,转变成为国际大都市上海的市长,迎来了一个巨大的挑战。

相较于解放其它大城市,上海就显得有点特殊了,那里情况复杂多变,有国民党残兵游勇的搞乱,有敌特的破坏和暗杀,还有投机家们制造的金融危机,蒋介石飞机不间断的轰炸,以及旧政府官员、难民的安置问题。

上海解放后,诸多社会问题该如何解决,这副重担,落在了以陈毅为首等一批共产党干部身上。

团结争取旧政府官员

早在1949年初,就关于如何解放上海,解放上海后派谁管理等一系列问题,党中央和毛主席非常重视。

1949年3月5日,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邓小平提出由陈毅出任上海市市长。
毛主席认真考虑,同时征求了陈毅本人的意见,陈毅服从命令,并且提出了建议。

陈毅认为,上海是国际大都市,有“东方巴黎”的美誉,希望党中央像当年重视东北那样,重视上海的接管工作。
大会上,有人提出请苏联专家协助治理大上海,陈毅对此坚决反对,明确指出:我们自己的事情自己搞。

为了不打烂大上海,陈毅在江苏丹阳县给两千多名军政干部作报告,要求:攻击市区绝对不准开炮,绝对不准爆破。
进城以后,坚决不入民宅。

党中央和陈毅之所以这么做,就是为了给上海百姓留个好印象,入城纪律是管理上海的前奏,如果给上海人民的“见面礼”都没做好,就要被人家赶出来的。

陈毅幽默地说:同志们记住,我们野战军,到了城里就不能“野”了,部队纪律一定要严格执行。

由于不能使用重武器,第三野战军在解放国民党重兵把守的上海时,付出了非常惨重的代价,七千多名战士牺牲,两万多人受伤。
我军严格执行《入城守则》,尽量减少平民百姓伤亡,入城当天晚上,数万大军整齐躺在大街上入睡,遵守军纪不扰民,给上海百姓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上海解放后,5月28日下午,陈毅穿着军装,佩戴“军管会”肩章,来到上海市政府大楼二楼的市长办公室,与旧政府工作人员进行了一场交接仪式。

旧政府仅代理4天的上海市市长赵祖康,早已经率领旧政府工作人员数十人,在大楼内等候,就等陈毅到来。

一见面,陈毅严肃地问道:“你是国民党伪市政府代理市长赵祖康吗?”“是。
”“军管会的命令你执行了吗?”“条条照办。
”相关问题问完后,陈毅主动向前,热情地与赵祖康握手,新旧政府的交接仪式正式完成。

赵祖康原来是旧政府的工务局局长,上海解放的前四天,他拒绝去台湾,被任命为上海市代理市长。
交接工作完成后,赵祖康想回到交通大学教书,发挥一下自己的长处。

陈毅得知赵祖康是著名的市政工程和道路专家,这是建设大上海需要的人才,诚恳挽留道:国家需要人才,请继续担任工务局局长一职吧,相信我们的合作一定很好。

赵祖康没有想到,新政府人员不仅没有清算自己,反而带着诚意请他任职,内心既诧异又激动。
几十年后,赵祖康依旧记得陈毅当初对他说的话,无比感激。

陈毅接管上海后,立马面临一个难以解决的大问题,国民党大军败退后,除了少数达官贵人逃到台湾外,政府部门不少中下级官员留在了上海,大批旧政府官员如何安置?

相关部门经过统计,发现旧上海市政府干部多达1.4万余人,且都加入了国民党,不少人曾经干过一些对不起老百姓的事情。

问题是如何安置这1.4万余名旧政府官员,如果将他们全部罢官,一一审查,那么整个上海就缺乏管理人员了,很快就会乱作一团,这是陈毅不愿意看到的。

按照流程,军管会干部对留在上海的旧政府官员进行初步甄别,把那些罪大恶极之人单独拎出来,写在名单上,上报陈毅后,处决一批旧官员。

很快,军管会的工作人员将处决旧政府官员的名单交给陈毅,请示他要杀多少?陈毅看着名单,发现其中有一批人确实应该受到法律的制裁,可思来想去,还是决定不杀一人。

陈毅做出这个决定,主要是为了稳定上海考虑,从大局出发。
为此,陈毅就此事专门向邓小平和中央做了汇报,阐述了不杀一名市政府旧官员的一些看法。

陈毅管理上海的压力和难度,邓小平非常清楚,选择支持老战友。
中央和毛主席也同意了陈毅的看法,表示为上海人民计,能不杀就不杀,能少杀就少杀。

原本,数万旧政府职员和干部提心吊胆,生怕我军会清算他们,整日吃也吃不好,睡也睡不香。
得到中央的支持后,陈毅以上海市政府的名义,签发了关于留用旧干部的命令。

治理上海这座大城市,离不开旧政府的官员,他们有管理经验,陈毅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以大局为重,以上海人民的利益为重,目光长远,做法令人钦佩。
旧政府官员得知自己被留用,对人民政府的宽大感恩戴德,在工作中积极努力,为稳定战后的上海贡献了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