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妇女傅玉芳临终前,告诉清洁工丈夫:我是文绣,曾是大清皇妃
转自公众号:近代历史专栏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kzMTM4MDMxMA==&mid=2247484152&idx=1&sn=26f6a73e8cd67a12a77d1c5a278ff849
文绣与溥仪
那么,已经贵为皇妃的文绣,为何执意要与溥仪离婚,这其中有何隐情?离婚后的文绣为何会穷困潦倒,与清洁工丈夫生活在一起呢?
一不小心就成了皇妃的文绣文绣的乳名叫大秀,满洲八旗中的鄂尔德特色蒙古族,1909年12月出生。
文绣的父亲曾经是内务府主事,清末溥仪退位,虽然家族没落,但是远比一般百姓过得好。
1916年9月初,文绣开始进入私立学堂读书,她聪明伶俐,天资聪慧,在校期间几门功课成绩都很好,是读书的好苗子。
文绣
上学后,文绣改名为傅玉芳,13岁的文绣长得落落大方,皮肤白净,身材高挑,成了一位有才有貌的美女。
1921年春,居住在北京紫禁城,保留清室帝号的溥仪已经16岁了,在宫中几位太妃、王公大臣以及溥仪之父载沣的操持下,准备给溥仪选妃,操办大婚。
能成为皇帝的皇后、妃子,是许多女人及家族一辈子的梦,尽管当时溥仪已经退位,但他仍然保留满清帝号,名义上还是皇帝。
文绣的叔叔得知溥仪选妃,认为天赐良机,光宗耀祖的时刻来了,便不经过文绣的同意,私自将她的照片送到了清室内务府中,想碰碰运气。
宫里的太妃们挑花了眼,意见不统一,决定由溥仪看照片后亲自决定。
溥仪看了一叠照片后,起初选文绣为皇后,婉容为皇妃,由于端康太妃的干预,改文绣为妃,婉容为后。
文绣与婉容合影
按照清廷皇室的规矩,妃子要比皇后先一日入宫,以便于第二天“跪迎”皇后。
1922年11月30日,溥仪大婚的前一天,年仅14岁的文绣入宫,被册封为“淑妃”。
文绣“一不下心”成为皇妃,这并非她本人的意思,而是家族有意安排。
成为皇妃对文绣来说是不幸的开始,为他后来执意与溥仪离婚埋下了伏笔。
文绣被选为皇妃后,她的家族受到了优待,内务府拨款为她一家在北京买了大宅子,赏赐了不少值钱的东西。
读了五年书的文绣立即被停学了,在家中由专人教她宫中礼仪,要求文绣熟读《女儿经》。
大婚那天,溥仪用隆重的婚礼将文绣娶进宫中,封她为淑妃,住在西六宫的长春宫,那里曾经是慈禧的住处,装饰尤为华丽。
文绣
文绣在养心殿首次见到了溥仪,行了三跪九叩之礼后,溥仪态度冷淡,当即要求她退下歇息去吧。
文绣的大婚之夜,溥仪没有陪她,未进文绣的房间。
第二天婉容以皇后的身份被溥仪娶进宫中,溥仪同样没有与她行房。
起初,溥仪对文绣还是很关心的,经常找她聊天。
溥仪得知文绣喜欢读书写字,专门请了几位汉字和英语教员,教她知识。
另一边,婉容是皇后,见溥仪倾向文绣,两位女人开始争宠。
一段时间下来,溥仪的心态发生了变化,开始更关心婉容了,这难道就是会撒娇的女人好运吗。
原来,溥仪之所以关心文绣的学习,对她百依百顺,主要还是希望文绣能够接受封建礼数的教育,成为御园中的麋鹿,供自己消遣。
文绣并非是一位逆来顺受的姑娘,有自己的思想和认识,这种现象或许与她早年受教育有关。
文绣
文绣经常在溥仪面前要求公平对待,溥仪发现文绣在思想上有“越界”之举,对她好感变少,开始疏远了。
另一边,皇后婉容的确长得很漂亮,比文绣更胜一筹,且善言辞,懂“宫里规矩”,更受溥仪喜欢。
1924年11月5日,成为妃子不到两年的文绣因冯玉祥发动了“北京事变”,强行将溥仪与后妃及宫内人等立刻全部迁出皇宫外。
从1925年起的七年里,溥仪带着婉容和文绣先后在天津的张园、静园居住。
在紫禁城的时候,婉容出席各种宴会期间,会带上婉容和文绣一起。
可到了天津后,溥仪每次出席各种宴会,都会带上婉容把文绣留在家中。
文绣性子强,受到侮辱、冷落后,她多次自杀未遂,情绪非常不稳定。
文绣与溥仪在天津的几年,她被打入了冷宫,虽与溥仪住在同一处,但二人关系彻底破裂,犹如陌生人一般。
溥仪
夜深人静之时,文绣只能顾影自怜,以泪洗面,十分痛苦。
除夕那天,溥仪与婉容在嬉戏,有太监慌忙禀报:淑妃拿小刀刺小腹要自杀了 ,溥仪一听,冷冷地说道:别理她,惯用这种伎俩吓唬人的,冷酷无情到这种地步,文绣也应该死心了。
据文绣后来回忆,自己与溥仪同住一栋楼,无事之时谁都不来往,像是一对陌生人一般。
对于婉容,文绣也有不少意见,她仗着是皇后,整天摆着架子,盛气凌人,溥仪又宠爱她,文绣无可奈何,与此二人的关系越来越差了。
关于文绣在溥仪身边的情况,民国《庸报》披露:
“文绣自民国十一年 入宫, 独处一室, 未蒙一次同居。
而一般阉宦婢仆见其失宠, 竟从而虐待。
种种苦恼, 无术摆脱。
”
从《庸报》所写的内容可以看出,文绣就是一位被打入冷宫的妃子,不仅皇帝不待见他,连太监和婢女都看不起她,这样的生活对文绣来说,简直是一种折磨。
就在文绣感到绝望,又无法摆脱命运束缚之时,一则《中华民国民法》给了她希望。
《中华民国民法》中有一条规定是“允许自愿离婚”,这条规定让文绣觉得可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在妹妹和表姐的帮助下,文绣决定为自己争取自由和平等的生活,摆脱现状,决定铤而走险,用法律“告”丈夫溥仪。
文绣
文绣与姐妹制定了周密的计划,先是以散心为理由,让溥仪恩准自己外出,然后直奔民国饭店,在那里约见了张士骏、张绍曾、李洪岳三名律师。
在律师面前,文绣讲述了自己的遭遇,她备受虐待, 不堪忍受, 且事帝九年, 未蒙一幸, 孤衾独抱, 愁泪暗流……
最后,文绣要求律师代表自己,向溥仪转交了三封信函,要求别居,并且要求溥仪每月若干日前往,进行同居,否则唯有在法庭相见……
溥仪在天津静园收到文绣给的信函后,大发雷霆,他不会想到小小的嫔妃会以打官司这样的手段,与自己谈条件。
皇帝与妃子“对簿公堂”,在溥仪看来是奇耻大辱,无法接受,他立即派人到处寻找文绣,并且在家庭内部召开会议,商议对策。
一连寻找文绣几天未果,溥仪慌了,只好委托律师出面,表示愿意与文绣对话,争取和解。
“妃子革命”的消息传开后,舆论大哗,这是几千年来第一次皇帝被妃子革命。
社会上,“支持文绣,呼唤人权”的声音越来越大,溥仪非常尴尬,为防止事态进一步扩大,同意了文绣“别居”的要求。
另一边,皇后婉容为维护自己的利益,坚决反对文绣提出的“代觅居所”,她以尊重人道为理由,要求溥仪和文绣离婚,给文绣“自由”。
婉容与文绣合影
溥仪觉得此事闹大丢脸,急需平息,双方律师私聊交涉两月,最终达成了院外协议离婚。
1931年10月22日,文绣和溥仪在律师的见证下,签订了离婚协议,大致内容如下:
一:文绣自立此约起,与溥仪脱离关系。
二:溥仪需支付文绣一次性生活费五万五千元。
三:文绣于签字之日起,将所有常用随身物品全部带走。
四:履行完二、三两条件后,文绣回北平大凤翔胡同母家独身念书安度,不能再向溥仪提任何条件。
五:脱离关系后,双方不得做损害对方名誉之事。
六:双方不得再发生任何诉讼。
协议写好后,三方共同签字画押,首位是溥仪的代表胡嗣瑗,次位是立约人文绣,最后,五位公证人共同签字画押,这桩史无前例的离婚案就此告终。
溥仪被迫离婚,他认为脸面尽失,为挽回面子,在签订离婚协议后的次日,在报纸上刊登“上谕”:
“淑妃擅离行园, 显违祖制, 撤去原封位号, 废为庶人, 钦此”
由奢入俭,过上了自由的平民生活
文绣离婚后,离开了天津,按照协议规定,前往北平居住。
对外,文绣开始用入宫前的名字—傅玉芳。
文绣
起初,文绣打算回到母亲身边,享受天伦之乐,可老太已经病逝,家里的老房子被人私自卖掉了。
居无定所的情况下,文绣只好和妹妹文珊一起在北平租了房,先支付了一大笔请律师打官司的费用,后又被人骗了钱,所剩的余钱不多了。
1932年暑假,文绣在北平的一所学校当老师,教国文和图画,有了一份稳定的工作。
那段日子可以说是文绣最幸福的时刻,学生非常喜欢上她的课。
可好景不长,有人注意到新来的老师就是额尔德特·文绣,她是溥仪的皇妃,此事宣扬出去后,立即成为北平城的头版新闻。
许多记者和好事之人,每天早早在校门口等候,或采访文绣,或一睹大清皇妃的风采。
来的人越来越多,文绣无法适应,不得不辞掉了这份喜欢的工作。
最终,文绣拿出最后一笔积蓄,在德胜门刘海胡同买了小四合院,雇了4名佣人,过上了隐居的贵妇生活。
抗日战争爆发后,日本进军北平,文绣的平静生活被打破,牛鬼蛇神找上门来,有骗财求婚的,有敲诈勒索的,更有当地的警察和伪保长联合威逼。
文绣的家产被压榨的所剩无几,她被迫卖掉低价卖掉了房子,投奔穷亲戚,做起了挑花活儿赚钱谋生。
为了活下去,文绣干起了脏活累活,糊纸盒、干小工、摆摊、只为能有一口饭吃。
渐渐地,文绣的情况好了些,在亲戚朋友的推荐下,凭借文学功底,在华北日报当了一名校对员。
文绣由奢入俭,经历了苦难,有了养活自己的本事,改善了生活,成了一位普通的劳动妇女。
生活稳定后,许多人劝文绣找个好男人嫁了,别耽误自己。
鉴于在皇宫生活的教训,文绣对婚姻大事很谨慎,宁缺毋滥,要找一个真心实意,让自己满意的人。
时任华北报社的社长见文绣一个女孩生活不容易,把她介绍给了自己的姑表弟刘振东。
刘振东未婚且年龄偏大,比文绣大两岁,1947年夏,二人经过长达半年的了解熟悉后,结为夫妻,在一起过日子了。
当时的北平最高军政长官是李宗仁,他担任北平行辕一职务,刘振东是他手下的少校军需官,有一定的身份和家产。
文绣再婚后,与丈夫在北平租了三间房,有了属于自己的家。
文绣夫妇过了一年多的安稳日子后,刘振东选择退伍从商,用所得的积蓄买了好几辆平板车,开了一个运货车行,二人靠租车利息过着还算不错的小日子。
文绣
北平解放后,刘振东因此前的身份被管制,在文绣的劝说下,他坦白交代,有立功表现,被解除管制,被分配到城西的街道当了一名清洁工。
有了一份工作的刘振东,生活有了一份保障,工资虽低但能有一个温饱,这期间,夫妻二人生活清贫,相互扶持过日子。
1953年9月,文绣身体不适,自感时日无多,她将心中的秘密告诉了丈夫刘振东:
“振东,其实我不叫傅玉芳,真名叫额尔德特·文绣,曾经是宣统皇帝的皇妃,对不起,我瞒了你这么久!”
看着懊悔又痛苦的妻子,刘振东听了这个秘密后,表现得非常平静,安慰文绣:不管你曾经是谁,现在是我的妻子,我永远爱你!
文绣将藏在心中多年的秘密说出后,如释重负,已经了无牵挂,9月17日在家中病逝,年仅44岁,生前没有子女,丈夫悲痛欲绝,一连哭了好几天。
文绣死后六年,溥仪经过十年改造,从管理所中出来了,回到了北京,获得了自由。
溥仪晚年回忆起自己的第一位妃子文绣,他感慨地说:
现在想起来, 幸亏她早日和我离了婚, 到后来才没有成为婉容第二。
我认为这不但是她的一个胜利, 也是她平生幸福的起点。
文绣是一位勇敢的女人,敢于提出同皇帝离婚,几千年来嫔妃第一人,这需要极大的勇气,承担极大的风险。
文绣
与溥仪离婚后,文绣的生活虽然过得清贫,但她获得了自由,在精神上得到了解放,不再被“皇权”和“夫权”思想束缚,活出了自己,追求了属于自己的幸福。
参考资料《勇敢追求婚姻自由的皇妃——文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