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6年,民警到山东一老汉家收缴双枪,老汉:粟裕送我的,不能拿走

2024-10-10 11:15:36

如今,与美国等少数国家不同,我国对枪支的管控非常严格,禁止私人拥枪,就连民警等执法人员,也要严格按照规定使用枪支,登记保管工作非常严格。

由于历史原因,新中国成立后,在较长的一段时间里,民间有不少枪支弹药,对老百姓的生命安全存在威胁,不利于社会的稳定。
直到1996年10月,我国颁布施行《枪支管理法》,全面禁止民间各种枪械。

全面禁枪后,山东莱芜市某地区民警接到消息,匆匆赶往一老汉家中,要收缴他珍藏多年的双枪。
民警说明来意后,老汉大方承认自己确实有两把枪,但不能拿走,因为那是粟裕司令员送给他的,且有部队开出的持枪批条。

看似普普通通,年过七旬的老汉,他的手枪真的是粟裕送的吗?向民警出示的持枪批条是真是假?

勇敢的娃娃兵“滕黑子”

1925年,滕西远出生于山东济南市莱芜区一贫苦农民,小时候父母就去世了,在兄弟五人中排名第三。

两个哥哥早早参加革命,照顾弟弟的重担交到滕西远的手中,日子最困难的时候,靠着讨饭为生。
有时候,滕西远一天讨不到一口吃的,五弟因此饿死了,每当回忆起此事,他内心非常难过。

从小经历了艰苦的生活,让滕西远有一颗坚韧不拔的心,当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他家乡的时,受两个哥哥影响,年仅13岁就参加了八路军,成为县大队锄奸队的一员。

在锄奸队,滕西远因营养不良,个子有些矮,皮肤黝黑,再加上年龄小,办事周密,队友给他起了个绰号“滕黑子”。

滕西远这个“娃娃兵”首次实战,表现得非常勇敢,那是发生在1940年的一天,滕西远跟随两名锄奸队员外出执行任务,在北山阳村与日军一个小队相遇,三人隐蔽在村庄,观察敌人的一举一动。

小队日军离开村庄后,锄奸队员发现一个日军掉队落单了,决心干掉他。
三人统一计划行动后,滕西远从房顶上跳到日军身上,另外两人迅速协助,控制了日军的胳膊和腿。
滕西远毫不犹豫,迅速从腰间拿出一把匕首,杀死了日军。

同年,县大队利用地利和人数的优势,在莱芜杨家横打了一场歼灭战,消灭日伪军超过五百人。
战斗打响后,滕西远冲在前面,与日军肉搏。
犹如惊弓之鸟的日伪军在气势上已经输了,滕西远左砍右杀,杀死了6名日军,立下大功,得到上级领导的表扬。

滕西远立下大功,八路军副旅长廖荣标得知此事,专门开了一个表扬会,把自己的配枪送给了他。
对滕西远来说,这把手枪非常珍贵,意义很大,直到退伍之后,一直小心保管着。

战场上的“孤胆英雄”

经过多年的实战锻炼,滕西远从最初的娃娃兵成长为经验丰富的战斗英雄。
1947年,滕西远时任华东野战军某部队炮兵连长,遵照上级的命令,对盘踞在南麻地区的国民党整编第11师发起进攻。

南麻战役中,滕西远作为部队的基层干部,作战时善于动脑,如何以最小的伤亡取得最大的成果。
一次,滕西远在阵地前线查哨,用望远镜观察敌方阵地,发现敌前沿阵地山沟处藏着一百多人。

此时,天刚刚黑,滕西远身边仅两个人,为了打敌人一个出其不意,三人准备了三枚手榴弹,外加两支枪。
等到天黑时,滕西远偷偷靠近山沟,扔出三颗手榴弹。
随着一声声爆炸声响起,敌人以为被我军大部队包围了,在山沟里不敢乱动。

滕西远鸣枪,向附近的部队报信,不一会儿,两个营包围了山沟,里面的敌人全部被俘虏了。

面对数十倍的敌军,滕西远有如此胆量,他临阵指挥,随机应变的能力让人敬佩。
在表彰大会上,滕西远被授予一等功,华野首长粟裕亲自到现场,将一把配枪挂在滕西远的肩上。

粟裕握着滕西远的手,激动地对他说:你是孤胆英雄呀!

归田不失沙场志,解甲犹怀战士情,1963年,滕西远离开了部队,转业回到家乡莱芜,成为一名基层劳动者,每天任劳任怨工作,为城市的发展出一份力。

滕西远转业时,所在部队特别下了批条,准许他妥善保管两把手枪,留作纪念。
对滕西远来说,这两把手枪意义非凡,都是上级首长奖励给他的,尤为看重。

九十年代,滕西远年过七十了,老英雄深藏功与名,在家乡过着普通的退休生活。
要不是当地民警上门,按规定收缴滕西远的两把手枪,谁都没想到他是立功无数的英雄。

滕西远对两把枪有很深的感情,希望能把它留在身边,民警对他这样的老英雄很是敬佩,得知两把枪的来历,且具有部队开出的持枪证明后,向上级报告了此事。

最终,经当地公安部门查证,滕西远的身份和两把枪的来历完全属实。
考虑到事情的特殊性,相关部门经研究决定,滕西远的两把手枪不收缴,仅将他同时收藏的十几发子弹按规定收走了。

滕西远为人谦虚,同村的老人从未听他说起过两把枪背后的故事了,一直深藏功名。

在主流媒体的宣传下,滕西远的事迹渐渐为人熟知,他多次受邀在央视讲述革命故事,成为宣传红色教育的好材料,好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