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年粟裕受不公平对待,哪位大将私底下找到主席,为粟司令说情
粟司令的军事指挥能力受到我军上下的一致认可,主席曾经赞誉粟司令:“指挥正确,既灵活又勇敢,故能取得伟大胜利”。
粟司令多年的搭档陈毅说:“愈出愈奇,越打越妙”。
毫无疑问,粟司令是一位非常出色的军事家。
与大多数元帅,大将不同,粟司令在军中的资历比较低,南昌起义时期仅是一名班长,算不上人民武装的创建者。
粟司令的军旅生涯发光点应该是从新四军开始,一直到解放战争结束,从指挥几百人到指挥几十万人,粟司令拥有丰富的作战指挥经验和超高的战术水平。
开国十大将中,粟司令身上有许多特殊的地方,作为十大将中唯一实际负责一个野战军军事指挥的人,又是第一个担任总参谋长一职的大将,粟司令颇受上级重用。
如果按照正常情况发展,粟司令在建国后应该还可以为军队作出更多贡献。
世事无常,1958年的军委扩大会议上,粟司令受到批判,被定性为“极端个人主义”,如果处理不好,不仅职业生涯泡汤了,人身安全也会受到伤害,一时间,千人大会上粟司令受到批判,不知如何才好。
粟司令之所以会受到“批判”,其主要原因是他担任总参谋长时期,与彭老总主持的国防部在工作中有些误会没解开,与聂帅在“向主席汇报工作”这件事情上也存在着一些矛盾。
因此,1958年的那场军委扩大会议上,十大元帅中彭老总,聂帅以及陈老总三人都是坚决“批粟”。
那次军委扩大会议上人数很多,规模也很大,大会上的人为了与粟司令摆脱联系,需要说几句对他不利的话,指出粟司令在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保证自身的安全,不被牵连。
大会上,也有人为粟司令说了公道话,如第三野战军中叶飞、王必成、陶勇三人就力挺老上级,说了几句公道话。
王必成,叶飞等人在那场大会上的职务偏低,他们的话虽然起到的作用自然不是非常大,但是在关键时刻,能够仗义执言,替老首长说话,实属不易。
叶帅是十大元帅之一,他为人谦和,对粟司令的遭遇表示同情,在大会上“避重就轻”,说“粟除了骄傲一点,也没有什么原则问题。
”叶帅说这句话看似在批判粟司令,实际上是明批暗保,遭到了彭老总等人的批评。
叶帅地位高,没有因此而受到什么影响。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叶帅多次保护粟司令不受伤害,敬重粟司令的军事才能。
十大将中,粟司令与萧劲光的关系非常不错,两人算是知己。
粟司令受到批判,萧劲光一直在想办法帮他脱离困境,他了解粟司令的为人,所谓的“个人主义”罪名完全是子虚乌有,必定的一场误会。
萧劲光在大会上没有说粟司令一句不好的话,他敏锐地发现大会的风气对粟司令越来越不好的时候,第二天主动找到了主席,主动替粟司令求情。
主席问了萧劲光对粟司令的看法,萧劲光直言不讳地说道:“粟正直坦率,一直都是个好人,我不认为他犯了什么大错。
”
萧劲光这句话的作用很大,主席相信他的为人,很快,主席也根据萧劲光对粟司令的看法,给出了自己的意见,他评价粟司令:“粟以前的战功是很高的,他现在的工作,也不能说只是出于私心。
”参加千人大会的成员得知主席的看法后,缓和了对粟司令的“批判”,留有一定的余地。
在主席表示了对粟司令的看法后,那场千人大会得到了缓和,粟司令的检讨很快就过关了,几位此前一直严厉“批粟”的人不再坚持。
最终粟司令虽然被撤掉了总参谋长一职,但还保留了国防部副部长一职,来到军事科学院担任副院长一职,这个结果已经非常好了。
粟司令能过关,萧劲光功劳很大,其实两人在红军时期就做过搭档,萧劲光做过红11军的政委,粟司令是参谋长,两人共事相处过一段时间。
萧劲光认可粟裕的能力,知晓他的人品,再加上自己本身是主席钦点的海军司令员,说话有一定的分量。
1958年粟司令被降职后,许多人虽然表示同情,但为了自保,不敢去看望他,唯独萧劲光不怕,他不避嫌,多次主动找粟司令聊天,两人在一起喝喝茶、下象棋,感情依旧很好。
粟司令的夫人楚青十分感谢萧劲光,晚年在回忆录中对此写到萧劲光的对自己丈夫的多次帮助,从心底里感谢他。
结语
粟司令受到不公平对待时期,萧劲光能不顾自身安危,主动替他解围,两人之间的交情非比寻常,是患难之交。
人生总会碰上几个知心好友,像萧劲光、陶勇、王必成等,粟司令没有白交这些人,在关键时刻,他们是粟司令的后盾。
历史已经证明那场大会对粟司令等人的批判是错误的,当局者迷,我们也不能用现在的眼光和思想来评价历史发展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只希望后人能够从中吸取教训,减少那些错误事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