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年批粟大会上,粟裕的嫡系猛将叶飞,王必成,陶勇三人说了什么

2024-11-13 16:10:01

粟司令是开国十大将之一,是新中国有名的军事家,擅长大兵团指挥作战。
粟司令没有上过一天的正规军校,却能通过在战场上学习、进步,提升速度实在是非常快,这着实让人敬佩不已。

从1938年在新四军开始崭露头角,到1958年5月前,这二十年里,粟司令风光无限,满载荣誉,走得十分顺利。
作为我军的“战神”,粟司令的确配得上这个称呼,华东野战军底子不如东北野战军,可粟司令能指挥这支军队取得很好的战绩,这点,不仅林彪敬佩他,连毛主席也觉得不可思议。

左起第四个粟裕

1958年五月后,风光无限的粟司令忽遇人生的“滑铁卢”,惨遭批判,离开了军队。
作为总参谋长,在工作中与国防部的彭老总发生了不少分歧和意见,两人在工作上有一定的误会,最终在1958年的军委扩大会议上爆发了。

粟司令与彭,聂二帅之间的误会

新中国成立后,粟司令起初担任华东军政委员会副主席,主席要求他负责攻台战役。
1950年7月,因朝鲜局势紧张,我国组建了东北边防军,粟司令担任该边防军的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主席计划一旦与美军交战,由粟司令负责指挥。

因身体不适,粟司令不得不前往苏联养病,错过了指挥抗美援朝战役。
即便如此,中央对粟司令依旧十分信任,在1954年,主席钦点他担任总参谋长一职。
总参部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部门,职权很大,粟司令擅长军事指挥,该职位对他来说也很合适。

从1954年开始,直到1958年,粟司令当了四年的总参谋长一职,在位期间,为完善军队建设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积极参与到抗美援朝战争中的指导。
1958年,军委扩大会议召开,粟司令被扣上了“个人主义”的罪名,遭到彭总,聂帅,陈帅等人的批判,形势非常严峻。

粟司令的人生之所以会忽遭“滑铁卢”,主要是因为在工作中,与国防部部长彭总,以及聂帅之间存在着一些矛盾以及误会。
粟司令与聂帅之间,的确有一个误会,当时粟司令与聂帅一起在总参部工作,聂帅是代总参谋长,因为担心主席的事情太多,要求军队方面的报告提前给他审批,由他根据实际情况看看是否有必要上报。

粟司令此前已经接到了主席要求他必须每半个月要求汇报一次,可既然聂帅这么说了,粟司令自然也要照做,把报告先给聂帅,然后由他决定是否上报。
可这件事主席十分关心,他责问聂帅为何延期汇报了,使得聂帅不得不作出书面检查。

粟司令得知聂帅被要求写检查后,觉得自己在这件事情上做得也不对,也主动写了份检查。
主席看后,觉得粟司令的检查做得比聂帅要好,对粟裕进行了表扬,对聂帅进行了批判,此事军中高层皆知,弄得聂帅很没面子。
出于这样的误会,聂帅在1958年的军委扩大会议上,批判粟司令“告阴状”,是大会上批判粟司令的元帅之一。

粟司令在担任总参谋长期间,彭老总担任国防部部长一职,两人在军队建设方面有过不同意见,造成了一些矛盾。
值得一提的是,粟司令与彭老总的性格比较像 ,认定的事情很难让他们二人改变。

1957年11月,粟司令随代表团前往苏联学习访问,在苏联期间,粟司令向苏联军方要求提供一份关于总参部和国防部职权划分的材料,供国内参考。
事后,彭老总对此十分不满,因为苏联的总参部比较特殊,职权要高于国防部,直接向最高统帅负责。
彭老总觉得粟司令这是在“向国防部要权”,架空国防部,双方矛盾爆发,实际上粟司令只是想单纯地将两个部门的职权区分开来,避免后续造成冲突,没想到弄出了一个大误会出来。

1958年的军委扩大会议上,由彭老总作为主要发起人,批判的对象包括粟司令,刘帅,李达,萧克等人,其中以粟司令的“个人主义”最为严重,如果没有处理好这件事,粟司令的军旅生涯就提前宣告结束了。

患难见真情,叶飞,王必成,陶勇力挺粟司令

在大会上,有人为粟司令说情,有人批判他,还有人沉默不语,不发表意见。
作为曾经指挥过第三野战军的最高军事指挥官,粟司令的嫡系猛将叶飞,王必成,陶勇三人,在那次千人大会上有何表现呢?

粟司令遇到麻烦的时候,当时也有一些重要级人物是反对批粟的,如林帅,贺帅,叶帅,陈赓,萧劲光等人,或多或少为粟司令说情了。
叶飞,王必成,陶勇三人是粟司令在华野的嫡系猛将,他们不畏惧来自外界施加的重大压力,尽管在发言权陈帅已经给他们做了“思想工作”,要求这三人批粟,可三人非常有正义感,最终没有屈服。

在粟批大会上,面对极大的压力之下,叶飞选择死不开口,任何人都没办法让他说话,始终保持沉默。

陶勇则以自己文化低为“借口”,在大会上要求请首长的秘书写一份“揭发材料”,自己来念就好。
很快,首长秘书写好了“揭发材料”,在大会上,陶勇在朗读前先做了声明:

“我文化低,识字不多,这篇稿子是xxx首长的秘书xxx写的。
但这里笔画多的字实在太多了,怕念不好,错的地方,请x秘书补充……”

主持此次大会的人觉得陶勇在故意“找茬”,取消了他的发言。
轮到王必成发言的时候,他的表现实在是太刚硬了。
发言前,王必成也不拿什么发言稿了,开头一句就说:““我,王必成,奉命揭发粟司令的“大阴谋””。

接着,王必成说,粟司令的“大”我深有体会,在济南战役还没结束的时候,粟司令向中央提出了打淮海战役,使得后来能全歼蒋军主力,这个“谋”有多大,我这个小人物不敢评价,只有主席老人家是清楚的。

接着,王必成又说:粟司令的“ 阴 ”,我没体会到,谁能提出来,让我们受教育。
此话一出,大会上四座皆惊,贺龙元帅得知后,敬佩王必成,说“王必成可信、可交,可深信、可深交!”

结语

王必成,陶勇,叶飞三人在如此巨大压力的环境下,依旧能说真话,不明哲保身,值得尊敬。
这三人的职位并不高,在千人大会上没有主动发言权,在仅有的发言机会中,他们能够为老首长说话,讲实话,粟司令没有看错人,在战争时期值得重用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