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年授衔时陈毅已在地方工作,如果他不授衔,粟裕能否递补元帅?

2024-10-19 08:10:01

1955年全军大授衔,被授予元帅的十个人分别是朱德、彭德怀、林彪、刘伯承、贺龙、陈毅、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

看了十大元帅的名单,每一位元帅对革命都有特殊的功绩,他们是我党我军早期的创始人之一,为全军的发展和壮大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除了十大元帅,大将名单中有一人授帅的呼声也蛮高的,此人就是华东野战军军事主官粟裕。

著名的民主人士黄炎培在授衔前表示:粟裕总参谋长过去打了很多大胜仗,可以授元帅的。
据毛主席身边的卫士长李银桥回忆:主席说:“论功、论历、论才、论德,粟裕可以领元帅衔。

无论是民主人士还是国家领导人,对粟裕授帅是认可的。
论资历,粟裕参加革命时间较晚,早期对根据地的创建和发展贡献并不那么突出,这是他授帅所缺乏的一点。
因为解放战争中,粟裕出色的表现,有一部分人觉得他理应被授予元帅,这是对他战功的高度认可。

周总理力挺陈老总授元帅‍

1955年全军大授衔前,经过主席的提议,凡是当时已经在地方工作的人,原则上是不再参加授衔工作了。
先是主席辞去了大元帅军衔,然后周总理、李先念、谭震林,邓子恢等人均表示不参加授衔工作了。

既然原则上说已经在地方工作的人不再参加授衔,当时陈老总是周总理身边的助理,在国务院担任副总理,从事外交工作。
授衔前陈老总既然已经在地方工作了,那么他理论上是不应该参加授衔仪式的。

陈老总是否参加授衔仪式?这个问题周总理有自己的看法,据《周恩来年谱》说:“1955年9月11日,周致函,主张给陈老总授帅”,这说明周总理是力挺陈老总授帅的,即便他已经在地方工作了。

周总理为了能够说服其他同志,引用了苏联元帅布尔加宁的事迹。
二战时期,布尔加宁在军中工作过一段时间,后来也跟陈老总一样,离开了一线部队,转入地方工作,但布尔加宁仍然被授予元帅,陈老总的情况或多或少与布尔加宁有些类似。

从资历,能力两个方面来看,陈老总完全有能力授元帅。
革命战争时期,陈老总的资历很深,参加过南昌起义,跟随朱老总上了井冈山,当时地位仅次于朱老总和主席。
陈老总虽然没有参加长征,但他是南方三年游击战争的代表人物,面临的困难和危险不亚于走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自皖南事变后,陈老总成为第二任新四军的军长,与八路军三大主力师的师长地位相当。
解放战争时期,陈老总是华东野战军的司令员兼政委,名义上的军政一把手(粟裕负责军事指挥工作)。

解放战争时期,华东野战军发展迅速,战果辉煌,是四大野战军中成绩最为出色的部队之一。
陈老总是华东、三野的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他是一方统帅,无论怎么说,从一支野战军中选出一名元帅并不过分,四野的林总和罗帅都被授予元帅,三野实力仅次于四野,不可能一个元帅都没有。

如果陈老总不参加授衔,粟裕能否递补‍

考虑到周总理力挺陈老总授元帅的时候十大将名单已经初步拟定了,既然大将选了十个人,元帅也应该会考虑十个人,如果陈老总不授帅,元帅名单只剩下九个人,显得有点不对称,这不符合我国文化讲究的对称规律。

十大将中,粟裕的地位很高,第一大将的位置没有动过。
如果陈老总不授衔,按照递补的原则,从大将中选出一人授帅,最佳人选无疑是粟裕了,主要有两点原因:

其一:陈老总如果不参加授衔,三野就没有一个人被授元帅,这不符合实际情况。
考虑到各大野战军之间的平衡关系,三野也需要至少一人授帅,纵观三野这么多名将中,还真没人能比粟裕有资格授元帅。
因此,如果陈老总退出授帅,粟裕递补是符合常理的。

其二,粟裕战功赫赫,在解放战争中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
主席等支持粟裕授元帅的根据也在于他战功太突出了,授元帅是合理的。

从常理来看,如果陈老总不参加授衔,粟裕大概会被递补,成为十大元帅之一,一来他战功大,二来他是三野的代表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