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河南饥荒有多惨?饿死300万人,记者看完吃不下饭

2025-02-02 00:10:02

1942年的河南民众在饥饿中煎熬,据当时的国民政府统计,1942年,河南大饥荒造成300万老百姓饿死,这个数字相当于中国军队在抗战中死伤人数的总和。
《1942年河南大饥荒》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从小我们学习了这两句诗词,其目的就是让我们节约粮食,知道粮食的来自不易。
的确,在历史上,因为缺少粮食造成大量人民死亡的案例并不在少数,如今八九十岁的老人应该是深有体会的。

现在许多老人非常珍惜粮食,因为他们经历过填不饱肚子的日子,在我国六十年代,粮食是非常匮乏的,饿死了不少人。
不过,在近代中国历史上,1942年的河南饥荒震惊了全世界,饿死人数超过300万人,连美国记者看完饥荒的场景后,都吃不下饭了。

1942年河南饥荒

如今距离1942年已经过去了七十多年了,但那段历史对河南人来说是永远无法抹去的,这是属于河南的黑暗年。
原本河南应该是一个人口大省,同时粮食的产量也是全国各大省份中排名前几的。

河南地理位置好,又因为多水,是种植粮食的好地方,按理来说不应该闹出如此大的饥荒。
但在1942年,河南人遇上了百年不遇的大旱灾,再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来看,河南的饥荒是由多个原因引起的。

起因之一是在1942年河南周边的确发生了旱灾,由于庄稼生长所需要水,没水就会导致庄稼欠收,而当时的水利工程没有这么发达,因为旱灾是1942年河南饥荒的原因之一。

在旱灾的同时,在当年河南地区又遇上了蝗灾,大批蝗虫的侵蚀,对大量农作物产生了很大的破坏。
蝗虫所到之处是寸草不生,这是河南饥荒加重的原因之一。

除了天灾,人祸方面也起到了很大的因素,要不然即使再大的饥荒,也很难饿死这么多人。
其实在1938年,为了阻止日军向西挺进,蒋介石竟然下令炸毁了郑州的花园口,此举对河南部分地区造成了严重的水灾,河南盛产粮食的地区成了一片汪洋,大面积的黄河水泛滥在河南的周口、开封等地区,导致产量减少了大半。

在1942之际,正是抗日战争时期最为艰难的时刻,河南作为人口大省,蒋介石政府征兵太多,以至于很多田地无人耕种。
再加上在灾情期间,上级依然要求征兵征粮,且数量还不能减少,让原本食不果腹的农民,更加没有粮食了。
更加让人可恶的是,通过地主和官僚阶级的剥削,再加上官员对灾情瞒报以及不重视,错过了最佳的援助时机。

河南饥荒到底有多惨

有没有听老人说过吃树皮吃树根的那些事?如今我们听起来感觉有些滑稽,认为再怎么样也不会穷的吃树皮树根的。
可是在1942年的河南饥荒,连树皮和树根都要抢着吃的。

当时河南家家户户没有一粒粮食的时候,就是大乱之时,为了能填饱肚子,路边的野草都被抢得精光。
很多人抢不到野草,只能吃树皮,树根。
可当树皮树根都吃完的时候,就是人性泯灭之时,人们开始易子而食,强者会把弱者吃掉,儿女,妻子都会成为食物,那种绝望之下,什么事情都做得出来。

疫情爆发期间,也引起了许多中外记者的关注,很多新闻记者亲临一线,想亲眼看看河南饥荒的严重程度,可他们到了那里,看到的那一幕幕让记者们非常吃惊。
比如《大公报》记者张高峰为了亲眼去看看河南饥荒到底有多严重,他在1942年的年底去了河南,看到的场景犹如地狱一般,他把自己所看到的真相详细写了下来。

不仅像张高峰这样的记者关注着这件事,还有国际记者对河南饥荒非常关注,比如美国记者白修德在1943年2月来到了灾区河南,看到了有人在泥潭里奄奄一息,看到了一批批瘦骨嶙峋的尸体和人群,看到孩子们饿得大哭,总之白修德见证了河南灾区的惨状,他拍摄了很多灾区的图片,打算在他回去的时候,向蒋介石等高层领导阐述当地的情况。

白修德来到河南之后,由于美国人的身份,他受到了当地官员的接待。
在午餐期间,白修德看到官员与自己吃着丰盛的午餐,而那些灾民们却一个个被活活饿死,他是一口都没吃得下去。

白修德采集完河南灾情照片后,立即找到了蒋介石,向他陈述了河南地区的严重灾情,请求让政府出手帮助。
看到照片后的蒋介石才信以为真,原来自己所听到的河南灾情远远比当地的情况要轻得多,在白修德的要求下,蒋介石这才派人前往河南救灾,只不过为时已晚,饿死的人已经太多了。

总结

虽然如今我们的粮食吃饱已经没有什么大的问题,但也不能浪费粮食,因为曾经的教训摆在眼前。
现如今我国是粮食浪费第一大国,这点我们应该反思,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如今人们的粮食如此浪费。

浪费可耻,我们不能忘记河南大饥荒下的老百姓的困境,这场饥荒带给中国人挥之不去的阴影。
现如今我们的生活富足了,不仅能吃饱而且还能吃好,那只是我们生在了好时代,我们应该感到庆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