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年毛岸英回延安,称呼朱德“同志”,毛主席:连我都要叫他老总

2024-12-02 08:10:02

1946年初,毛岸英乘坐客机离开莫斯科,回到了梦牵魂绕的祖国。
得知毛岸英归来,毛主席非常高兴,终于能见到分别18年的儿子了,身为父亲,那种感觉常人无法理解。

虽然毛主席非常喜欢毛岸英,但从不溺爱孩子,对他各方面提出了很严格的要求和标准。
一次,毛岸英称呼朱德为“朱德同志”,毛主席听后不悦,对他说:连我都要喊他老总,你一小辈,直呼其名,就敢直呼其名?

历经磨难的毛岸英

身为一国领袖的长子,毛岸英的童年过得并不幸福,甚至可以用凄惨来形容。
1922年10月,毛岸英出生于长沙清水塘,系杨开慧和毛主席的第一个孩子。

毛主席领导起义时,杨开慧带着孩子留在板仓,坚持地下斗争。
在白色恐怖中,杨开慧行踪暴露,被国民党反动派逮捕入狱,年仅8岁的毛岸英一同被抓进了监狱。

面对国民党反动派的威逼利诱,杨开慧坚贞不屈,不愿声明与毛主席脱离关系, 被残忍杀害了,年纪轻轻的毛岸英永远失去了母亲。

在亲友出面保释下毛岸英出狱,经组织安排,将杨开慧的三个孩子送到上海安置,进入由我党创办的一所幼稚园上学,算是过上了几天安稳的生活。

随着顾顺章的叛变,上海地下党组织多遭破坏,毛岸英不得不离开幼稚园,居无定所,四处流浪,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

多年以后,毛岸英回忆道:那时候,我除了没偷东西,没给有钱人当干儿子,别的和《三毛流浪记》中的三毛一样,睡马路,从垃圾箱里找破烂……全干过。

为了活下去,毛岸英兄弟三人小小年纪也要赚钱补贴生活开支,做起了报童卖报纸,毛岸英的弟弟毛岸青还为此受了严重的伤,留下了后遗症。
毛主席的孩子是好样的,他们在困难的环境中坚强活了下来,过程艰辛,总算是熬过来了。

在张学良的帮助下,东北军将领李杜将毛岸英、毛岸青兄弟二人送到欧洲,被安排到苏联学习。
在苏联学习期间,毛岸英刻苦努力,当苏联卫国战争爆发时,不怕危险,写信给斯大林要求上前线。

从军校毕业后,毛岸英参加了反法西斯的斗争,在军中担任坦克连党代表。
反法西斯战斗结束后,斯大林亲自接见了毛岸英,送给他一把手枪表示褒奖。

毛岸英的童年是不幸的,失去了母亲,在上海过着流浪般的生活,在异国他乡生活学习多年,上过战场,经历了种种磨难。

提出严格要求

作为一名父亲,毛主席对毛岸英的生活和学习一直很关注,在延安时期曾多次给儿子寄书写信。
毛岸英在苏联的学习和表现,毛主席是非常满意的,引以为傲。

1946年1月,毛主席乘机回到延安,当时毛主席身患严寒感冒,身体健康欠佳,还是早早去机场亲迎。

飞机降落,毛主席迫不及待向前,飞机上第一个下来的就是毛岸英,他穿着苏军绿呢军大衣,个子高高的。
分别十多年,毛主席一眼认出了儿子,拉着他的手高兴地说:岸英呀,你长这么高了。

儿子归来,毛主席心情大好,疾病很快痊愈了,真是应了“人逢喜事精神爽”。
毛岸英刚来的前两天,毛主席让儿子陪自己吃饭,父子俩十八年没见了,有说不完的话。

两天后,毛主席要求毛岸英不能住单间了,要搬到机关宿舍住,在饮食上,特别规定他不能吃小灶了。

当时延安的伙食分为特灶、小灶、中灶和大灶四个等级,特灶和小灶是党内中高级干部的标准,中灶和大灶是普通干部和战士的标准。

毛岸英参加工作后,毛主席问:你吃什么灶?毛岸英如实回答道:我吃中灶。

毛主席并不满意,责备道:你是普通战士,应该和战士们一起吃大灶。

其实,当时有一个不成文明的规定,从苏联留学回来的高干子女,可以吃中灶的。
毛岸英从小肠胃不好,吃得好一点也是对自己健康负责,听了父亲的一番责备,满是羞愧,改吃大灶了。

当时,延安留洋回来的高干子弟不多,毛岸英初回祖国,显得很是“洋气”。
毛岸英懂德语、英语、俄语,身穿苏军的呢子制服和马靴,打扮得很帅气,为人处世不拘小节,很讨人喜欢。

一天,毛岸英骑着马,穿着呢子制服闲逛,毛主席得知后批评道:岸英,听说你骑着高头大马,很是神气嘛。

毛岸英解释道:我回来后一段时间没骑马,朱德同志把马让给我骑一圈遛一遛,已经还给他了。

毛岸英的一番话,毛主席更生气了,脸上明显露出不悦,训斥道:朱毛朱毛,朱在前,毛在后,连我都称呼他“老总”,你一小辈,怎么能直呼同志呢?

看着毛岸英穿着皮鞋和呢子制服,毛主席要求他把这些东西脱了,换上灰布军装。
毛主席提醒毛岸英:延安虽“土”,但这里是革命圣地,到处都是能人,别以为学了点皮毛就“显摆”,要磨炼锻炼自己。

在毛主席的推荐下,毛岸英在农村上了一年的“劳动大学”,体会到了农民的艰辛。
毛主席此举可谓用心良苦,用高标准、高要求教育约束儿子,希望他脚踏实地,戒骄戒躁,成为一名优秀的革命接班人,为党和人民服务。

结语

毛岸英是毛主席的好儿子,没有辜负父亲的教诲,一直是高干子弟中的榜样。
抗美援朝战争,毛岸英积极主动参加志愿军,不惜牺牲在异国他乡,为革命事业付出了年轻的生命。

毛岸英的牺牲,是党和国家的重要损失,毛主席失去儿子最为悲痛。
一次,友人对毛主席说:如果你不派岸英去朝鲜,他就不会牺牲了。

毛主席说:我是国家领导人,如果不派自己的孩子去保家卫国,那派谁的儿子去呢?

毛岸英牺牲,毛主席痛心的同时,也为儿子感到骄傲,他做毛主席的儿子是合格的,优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