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邓小平派吕正操请张学良回大陆,张:可以,我有3个条件
1988年,随着蒋介石父子相继病逝,不久李登辉上台。
从1990年起,被囚禁半个多世纪的张学良恢复了人身自由,不久便动身前往美国,拜访老友,并于1995年侨居夏威夷,直到逝世。
得知张学良在美国,我党领导人邓小平、邓颖超等人欲请他回大陆做客,将此重任交给了上将吕正操。
吕正操和张学良早年就相识了,关系很好,邓小平派他,正是考虑到这一点。
带着使命,年事已高的吕正操不辞辛劳,乘坐飞机前往美国,邀请张学良回大陆做客。
对吕正操的到来,张学良很是开心,得知来意后,更是焦虑。
一方面,张学良离开大陆,离开东北家乡几十年了,有浓浓的思乡之情。
另一方面,张学良身份特殊,一旦回大陆,影响较大,势必会有一些麻烦。
想来想去,张学良答复吕正操:我回大陆可以,要答应我3个条件!
张学良提出了哪三个条件?他最终为什么没有踏上祖国大陆呢?
吕正操邀请张学良回大陆吕正操和张学良都毕业于东北陆军讲武堂,二人是校友,在张学良的赏识提拔下,吕正操获得重用。
多年来,吕正操对张学良的思念和敬意,身边人都知道,他不止一次说:只要张学良将军出来,不论到哪里,我一定要见上一面。
1990年,张学良九十大寿,吕正操曾致贺电。
1991年3月,张学良带着夫人赵一荻离开台湾,飞赴美国探亲,中央得知消息后,邓小平决定派吕正操代表祖国前去看望。
经过多方商讨和研究,吕正操出发的时间,选在张学良91岁大寿之际为好,这样的话,到美国祝寿师出有名,也符合私人会友的名义。
准备万全后,吕正操一行5人飞往大洋彼岸的纽约。
会见张学良前,吕正操先后拜访了祖炳民、和贝夫人。
张学良赴美探亲,住在女友贝夫人家中数月,二人之间的交往,外界并不知晓。
5月29日,相隔半个世纪后,吕正操和张学良在异国他乡再次见面了,二人双手紧握,百感交集,相谈甚欢,一聊就是几个小时。
不知不觉,已经到了中午了,热情的贝夫人邀请吕正操在中餐馆进午餐。
席间,张学良端起酒杯问道:你怎么跑到周恩来那去了?
吕正操笑道:张将军,您当年送蒋介石到南京后,我就不相信他会放你回来。
东北军大乱后,我回到了部队,接受共产党的指示,脱离了东北军,参加了敌后抗日斗争。
虽然张学良年事已高,但听力还好,听完吕正操的话,颇有感触地说道:必之,这条路,你走对了!我此生最大的遗憾,就是没能直接抗日。
尽管张学良没有率领东北军与日寇作战,但西安事变促成了国共合作抗日,他有功于民族,对共产党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
第一次见面,吕正操不便说太多,再加上有旁人,即便有使命在身,也无法深谈下去。
5月30日晚,吕正操第二次与张学良会面,地点选在某银行总经理办公室,这次是密谈。
吕正操将邓颖超写给张学良的信郑重交给他,同时,表达了中共的问候,希望张学良能回祖国大陆看看。
拆开信封,张学良看得很认真,几乎要把眼睛贴在信纸上了,一字一句读完,沉思片刻后说:我很想回去,但现在不是时候,我有三个条件,若准许,可考虑。
此次吕正操赴美,除了老友叙旧外,更重要的是受组织委托,邀请张学良回大陆。
张学良的三个条件很合理,并无过分要求,吕正操爽快答应下来了。
不要开欢迎会,不搞恭维,不见记者,就是张学良提出的三个条件。
张学良的身份特殊,与台湾地区方面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他能够重获自由,与李登辉有着很大的关系。
张学良说:我回去把这个意思告诉李登辉 ,他同意,没意见,那就好办了。
希望大陆方面不要搞欢迎仪式,千万不要来恭维这一套。
张学良的一生,起起伏伏,曾经的东北王,手握重兵时,受人追捧、恭维。
西安事变,被囚禁失去自由时,张学良饱受冷落,那些曾经示好他的人,犹如见了瘟神一样远离他。
得势后恭维,失势后冷落,张学良亲身经历了一番。
晚年,张学良不想见记者,一来是想低调生活,不被打扰;二来,许多记者会博人眼球、对采访内容掐头去尾,故意制造一些话题,为此,张学良早就受够了,见记者会敷衍了事,不敢吐露心声了。
吕正操代表中央答应了三个条件后,张学良表示:“回去后一定拜访中枢诸公”!张学良能这么说,还是有回大陆的想法的,可遗憾的是,他最终未能踏上故土,在美国病逝了。
6月,吕正操完成使命,回国向邓小平汇报美国之旅。
邓小平听完,沉思片刻后说:张学良心中有顾虑,他未必会回大陆。
正如邓小平所想的那样,张学良并未重返大陆,他获得自由后,有可能与台湾地区达成了某种协议,不会轻易回祖国大陆。
除此之外,当时张学良年事已高,身体不适,来回奔波颇有不便。
留在美国静养,享受人生中最后的几年时光,不被外界打扰,对他来说是最好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