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红军叛将龚楚致信中央,想要落叶归根,邓小平如何答复?

2024-12-26 00:10:01

革命战争时期,有不少身居高位的高级将领,他们信仰不坚定,选择当一名可耻的叛徒,给我军带来非常大的损失。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红军内部出现了一位职务非常高的叛徒,此人叫龚楚。
龚楚之所以被称为“红军第一叛将”,主要是他此前担任的职务很高,在红四军时,曾是排在毛主席、朱德之后,有“朱、毛、龚”之称。

在红军队伍中,龚楚能够身居高位,必然也为革命作出一定的贡献。
1990年,在香港隐居的龚楚,致信中央,表示想要落叶归根。
中央领导收到龚楚的来信后,一时不好决断,请邓小平指示。
那么,龚楚最后回到祖国了吗?邓小平又是如何说的呢?

红军叛将龚楚为何投敌?

1901年11月,龚楚出生于广东省乐昌县,二十世纪初,广东省是革命洪流风云际会之地,龚楚16岁那年,就参加了革命,加入了国民革命军,跟随程潜作战。

革命早期,龚楚经常与社会主义青年团成员一起讨论有关于中国革命的问题,读了不少进步书籍和报刊。
1924年,龚楚加入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次年入党,成为一名共产党员。

蒋介石背叛革命后,龚楚参加了八一南昌起义,为朱德率领部队开赴井冈山带路。
朱毛红军胜利会师后,龚楚担任了红四军前委常务委员,与朱、毛一起开会,讨论根据地的建设和发展问题。

在百色起义前,龚楚立下大功,他负责策动了俞作柏、李明瑞。
1929年12月11日,龚楚参加领导了百色起义,成立红七军,担任参谋长一职,军长是张云逸,政治委员是邓小平。

百色起义后,龚楚和邓小平配合密切,结下了一段深厚的战斗友谊。
实事求是的说,龚楚为红军早期革命作出了不小的贡献,自朱毛红军胜利会师后,担任重要职务,对红军的建军经验和政治工作制度有很深的了解。

百色起义后,龚楚与邓小平一起巩固部队,在红七军的建立和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

遗憾的是,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后,中央红军被迫长征,陈毅、项英、龚楚等人留在苏区,进行游击战争。
此时,龚楚对红军革命失去了信心,国民党反动派在“清剿”红军和游击队的同时,也采取了“剿抚兼施”的政策,用金钱和高官厚禄引诱红军高级将领叛变。

当时龚楚的处境艰难,一面是来自敌人的全面“清剿”,他看不到前途和希望。
一面是来自敌人的政治引诱,在生与死做出选择,龚楚选择了前者,决定放弃信仰,逃离红军部队。

1935年5月,龚楚以身体不适为由,晚饭后就寝,半夜三更,趁着战士熟睡不备之际,悄悄离开了部队,投奔了国民党粤军余汉谋部,正式脱离红军,成为一名叛徒。

投敌叛党,不受重用

在“清剿”红军和游击队的势力中,余汉谋也积极参与其中,得知龚楚来投,先后任命他为“剿共”游击司令、粤湘边区 “剿匪”指挥官。

龚楚熟悉红军的方方面面,曾是红军的高级将领,到最后成为敌人的帮凶。
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红军战士在艰苦的环境中斗争,出现过像龚楚这样吃不了苦,经不住考验变节投敌的人。

龚楚投敌,成为敌人“围剿”红军的先锋,他曾一度带着敌军“抄剿”陈毅和项英,好在我军战士能够及时识破龚楚的阴谋,陈毅等将领才有惊无险,顺利撤离了。

由于龚楚曾担任过“共匪”的高级将领,国民党高层对他并不信任。
抗日战争时期,龚楚在第五、第七战区效力,担任参谋一职,抗战胜利后,曾担任过广州仁化县的县长,并无多少实权。

到了1949年10月,我军进军北江,龚楚无路可逃,带着保安团下山投降,交代了问题。
考虑到龚楚和薛岳是同乡,经过组织决定,派龚楚去海南岛劝降薛岳。

此时的龚楚有自己的小心思,他拿着我军给的经费,转道去了香港,并没有去海南劝降薛岳,也没有回到广东报告,而是在香港改个名字,隐藏了起来。

几年后,龚楚脱离国共两党的政治漩涡,在香港兴办实业,规模越做越大,成为当地的富商。
此后,龚楚在香港住了长达40年,期间也曾拿到美国的绿卡,在美国定居几个月后,因语言文化障碍,还是回到香港。

八十年代末,为了缓解两岸的关系,我国最高人民法院和检察院宣布:不再追诉国民党军政人员在新中国成立前犯罪行为。
此公告一出后,龚楚看到了回到家乡的希望,但也有所顾虑,毕竟他和一般的国民党军政要员不同,曾经是红军的叛徒,会不会被清算心里没底。

思来想去,龚楚决定向中央致信,请求回到家乡广东乐昌。
乐昌县的相关领导接到龚楚的请求后,迅速把此事上报,询问该如何处理?

中央领导一时拿不定主意,将龚楚的信交给邓小平,询问了他的意见。
邓小平看了龚楚的信后,对身边人说:龚楚这个人我了解,做了一些错事,事情过去这么久了,我们应该拿出一点气度来。

邓小平这句话,意思已经非常明显了,对龚楚曾经叛党的行为不予追究,欢迎他返回大陆老家。
随后,广东省接到中央的指示,对龚楚回乡一事作了具体的批示:做人民内部矛盾处理,按照国民党中级军政人员接待往来。

获得中央允许后,1990年9月13日,龚楚和夫人王兰芬女士来到韶光乐昌县委统战部,受到当地领导的热情接待。

龚楚回乡,在当地引起轰动,不少亲朋故交和群众们,想一睹当年红军“叛将”的风采。
尽管当时龚楚年近90岁,但他头脑清晰,表达能力极佳,对一些时隔久远的事情,依旧有着深刻的记忆。

只不过有一点,龚楚只谈论他在红军辉煌的时刻,一说这些事,整个人就很有精神,时不时会用手比划比划,生怕别人听不清。
有人问龚楚脱离红军后的经历,他就闭口不谈,摆摆手说:我记不清了。

当然,龚楚所说的“记不清”肯定是借口了,他也知道那是一件不光彩的事情,说出来脸面无光。
龚楚回乡后,想为家乡做点贡献,拉来了不少投资,这点还是不错的。

据《羊城晚报》报道,龚楚回乡后的几年,邓小平在北京给他打过电话。
当时龚楚双眼接近失明,拿起话筒,听到邓小平的声音后泣不成声,老泪纵横。
1995年7月,龚楚在家乡病逝,终年94岁。

结语

龚楚的经历很复杂,他为革命战争作出过贡献,但意志不坚定,背叛过革命,成为红军叛徒,这是他抹不去的污点。

为了统战工作的需要,八十年代末,中央对龚楚的罪行不再追究,实现了他落叶归根的愿望。
这说明,党中央和邓小平心胸宽广,为大局出发,从全国人民的利益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