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周总理遇刺,警卫员全被杀,毛主席:对凶手什么也不要顾虑

2024-10-31 08:10:02

在革命的道路上,周总理多次遭遇危险,1937年在延安劳山的遇刺事件尤为惊心动魄。

当时,红军刚刚结束长征,抵达陕北,为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周总理肩负重任,频繁往返于延安与各地,与国民党代表进行谈判。

在这样一个关键时刻,周总理的安全显得尤为重要。
陈友才这位忠诚的警卫员,时刻守护在周总理的身边,他的勇敢和智慧,为领袖筑起一道坚固的安全屏障。

1937年4月25日,周总理再次启程前往南京,与国民党代表就红军改编等问题进行谈判,同行的还有张云逸、孔石泉等同志。

为了确保安全,陈友才制定一个大胆的计划:一路上,他与周总理交换服装,由他假扮成周总理模样,确保首长的安全。

周恩来担忧陈友才的安全,在一众同志的劝说下,顾全大局,同意了这一计划。

就在车队行进至劳山时,突然枪声大作,敌人早已得知周总理的行程,并在此设下埋伏。

面对突如其来的袭击,陈友才临危不乱,迅速指挥警卫队展开反击,并掩护周总理等人撤离。

在这场惊心动魄的战斗中,陈友才与警卫队副队长陈国桥并肩作战,机智地指挥着战士们,巧妙地吸引并牵制住敌人的火力,为周恩来,张云逸等重要领导人的安全撤退争取了时间。

陈友才等人的英勇无畏,用生命和鲜血为周总理筑起一道坚不可摧的安全屏障,最终,周总理、张云逸、孔石泉等同志成功脱险,陈友才、陈国桥等11名警卫员壮烈牺牲,永远长眠在这片热土之上。

在半个多世纪的革命生涯中,毛主席和周总理把毕生精力无私地奉献给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

在红军长征的艰难时刻,两位伟人互相支持、共渡难关。
周总理在困难时期始终坚定地与毛主席站在一起,他们之间的深厚友谊体现在许多方面,包括彼此信任、长期合作、互相支持、互相关心。

得知周总理在崂山遇刺的消息,毛主席面色凝重,深知这次遇险的严重性。

毛主席非常担心,立即作了部署,反复强调:“什么也不要顾虑,无论如何,一定要确保周副主席的安全!”

红军迅速组织力量进行反击和搜救,最终周总理等同志安全返回延安,牺牲的警卫员们也得到应有的荣誉和纪念。

这次遇刺事件惊心动魄,周总理险些牺牲了,所幸在陈友才等警卫员英勇无畏的保护下,得以脱险。

如今,我们回顾这段历史,要铭记那些为革命事业付出生命的英雄们,理解革命过程中的艰辛与不易,更能够理解毛主席和周总理的伟大。

在新的历史征程中,要继续发扬这种精神,珍惜当下来之不易的和平与安宁,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