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谈】外贸企业老板们的肺腑之言。

2024-10-29 08:10:01

有关员工:

国内许多一流的大学生到了国外,可以在实验室里做着枯燥的实验,但在国内却没办法静下心来做事,总耐不住寂寞。
这是环境的问题。
作为一个个体企业我可能没法改变这一情况,但我相信,有一天大环境改变了,真正的人才会大量涌进企业,踏踏实实做事情。
——毛磊,宁波永新光学有限公司总经理

不知道为什么我感觉现在很多业务员他们不太爱钻研一个产品。
我认为对产品的钻研是一个优秀业务员最需要做的,甚至比想着如何沟通交流更重要,因为只有对产品性能了若指掌,才能在和客户交流时畅通无阻,并更能赢得信任。
——李洛歌,东莞威晟动力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外贸业务员不能整天坐在办公室看材料想当然,要多到生产一线去,观察完整的产品是怎么做出来的,与生产部门的人聊天,了解产品容易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也可以把客人反馈的问题知会给生产部,一起商讨解决方案。
有了足够的产品知识,接待客人时才能做到有问必答,专业可信。
——外贸人Hunk

身为贸易公司的销售人员,知道哪几家工厂做什么产品,质量层次,标准件的工艺流程,材质价格,型号材质,对供应商数据了然,对目标市场上同类的知名商家熟知,都应该是对自身专业素质的基本要求。
——厉月刚,嘉兴海宁星联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

中国有一个普遍的现象——人人都想当老板,但实际并不是每个人都适合。
在一个大公司中,人才各司其职,发挥自己的长处,把份内的工作完成好,他们必然能得到相应的回报,这家公司的产能、品质与品牌也会远胜于许多个良莠不齐的小企业之和。
——王印华,海宁华宁灯泡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

我们不可能像公务员那样的工作状态。
我们的常态就是工作,要随时在线,随时让老外找到自己,这样才不至于错失一些生意机会。
产品不错,服务好,而且总能看到我在线,当然更放心啊!——姚康,常熟市意润达商业设备厂外贸部经理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名师指路。
在我工作的每一个阶段,我都会找到适合自己的“教练”。
有了职业教练的点拨之后,个人的上升空间会更大,一个好的教练可以在你职业生涯最关键的时刻,凭借自己的阅历给你起到指点迷津的作用。
——张良崇,泰兴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有关管理:

在我看来,我们经营的不是企业,而是人。
我会跟每一位新员工说,你们不是为我打工的,而是我为你们提供创业的平台。
我给每一位业务员的提成是利润的“五五开”。
——黄俊元,深圳市纳克斯特塑胶电子有限公司总经理

有一点很重要,正能量。
当所有人都在说有问题的时候,10个人有8个人都没有认真想过是否真的有问题。
问题每天都有新的,做管理者就是解决问题而存在。
如果所有工厂都没有问题了,管理者就没有存在必要了。
(搜索微信公众号名称“外贸充电站”,永久关注汇聚全国数万外贸精英的掌上学习平台。
)——李常境,佛山市斯维雅玻璃有限公司总经理

衡量团队文化是否健康有三个标准,一是赚到钱,二是学到东西,三是工作快乐。
三者中只要做到了其中两点,就能留下人,如果三点都做到了就一定可以留住人才。
——阳万松,深圳邦贝尔电子有限公司外贸总监

当你觉得工资成本压力大的时候,不能光想到你要养多少人,应该多想想是多少人养着你。
我们有个工厂曾经因为环保问题停工三个半月,我们没有减工人一分钱的工资。
养兵千日,重要的就在于“养”字。
如果不知道养只会用,那是肯定不行的!——韦文双,广州安托服装辅料有限公司总经理

我们相信老外会自己思考:细节都能做好,产品就更没问题了。
比如说,进入一家工厂,到处都堆着零乱的物品,车间里乱七八糟,人的精神面貌也很差,我想,客户肯定不会合作的,因为连基本的管理问题都没做好,产品也不会好到哪里去。
——Lily,上海斯可络压缩机有限公司国贸总监

有关理念:

过去三十年,中国的中小制造企业更多埋头于生产制造环节,但我认为,我们要知道终端市场的趋势,我们的经销商拿我们的产品在他的市场上有没有竞争力。
如果我每年推出有差异化的新产品,价钱自然是我说了算,而不是等着被压缩利润。
——李常境,佛山市斯维雅玻璃有限公司总经理

遇到问题,很多中国人第一句话可能会说:这件事情不是我干的。
但德国人通常会给出解决方案。
德国人看似严肃,但是讲道理,遇到问题,只要说清楚事情的起因后果,德国人通常不会抱怨,而是想办法帮忙解决问题。
这就是珍贵的德国思维。
老板们要换种思维,改变那种认为好品质就会增加成本的错误观念,要通过提升品质来节省成本,省钱赚钱。
企业都有逐利本性,为什么德国企业坚持品质?最终目的也是为了赚钱,而且经过检验和证明,坚持品质只会赚更多钱。
——Lenny,上海申克机械有限公司销售总监

一直到现在,我们依旧坚持做自己的灯具,从没有考虑过去做其他产品。
做企业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头脑清醒,只有看清楚自己(团队)的能力,对自己有正确的定位,才能规划出最适合自己的发展轨迹,这样才不会盲目地投入。
——齐天波,宁波基洛光电有限公司总经理

我们希望企业能做强,而不做大。
企业做精做强,不一定规模要多大。
我理想中企业的最佳状态是收益不错,员工认同度高。
这样管理会轻松一些,这也更加符合我们创业的初衷。
——Linda,汉玛克卫浴有限公司国际部营销经理

生产和做品牌是两场戏。
前者有投资有回报,后者付出多却不一定有收获。
很多厂子有压力做品牌,是对的。
但请相信,100 个会有99 个倒下,最终只会留下一个。
所以一定要准备好了。
——秦国斌,东莞晋源祥塑胶五金电子有限公司总经理

很多中国企业会在寄样品的时候把最优产品寄出,但真正批量生产的时候却是另外一种质量,你以为你耍小聪明占了点便宜,却是断了自己的生意后路。
某些企业只打着自己的小算盘并不考虑长期发展,偷工减料,价格不变,未通知客户的情况下却把产品标准改了,直到货运到巴西,巴西客户的下游客户反映质量问题。
一次两次也就算了,三次以上鬼才会还和你合作。
——贸易人Yara

现在企业没有捷径可走了,十几二十年前大家说,敢拼就会赢,但今天确实不是了。
因为你面对的消费群体、市场、竞争对手都和以前不一样。
你光销售营销,这个套路大家都会。
你能搞出什么特色的、有别人没有的东西,你就有可能跑到别人前面一点。
——尤华山,嘉华卫生用品有限公司总经理

每一次参加发达国家的展会,都感觉在“自虐”,因为需要面对的不仅仅是门可罗雀的展位,还有来自国际知名品牌的“藐视”,但不到发达国家参加展会,就不会体会到自己的落后是全方位的。
中国人卖的是产品,国际知名企业卖的是解决方案。
——廖松平,深圳,澳亚迪电子设备有限公司总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