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风口上那只飞翔的“猪”从来不是我?
先给你看一组数据:
每年,全世界生产800万首新歌,200万本新书,1.6万部新电影,300亿篇新博客、文章,1820亿条推特(微博)信息,4万件新产品。
我看到这则信息很震惊,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我们已经走进了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现在的信息已经不再缺乏,而是泛滥,不仅泛滥,还眼花缭乱。
如果说以前许多人失败的原因是信息缺乏,现在许多人挫败的原因却是信息爆棚,丧失了专注的能力。
1971年,诺奖得主Herbert Simon曾说:在信息丰富的世界里,唯一的稀缺资源就是人类的注意力。
现在看来,这句话正在逐步被验证。
信息爆炸声不绝于耳,专注于是成了奢侈品。
可是,这世界上所有你向往的美好与成功,常源于专注。
那我们应该怎么办?
1
你多久没有专注做一件事了?
先问你几个问题:
你有多久,没从早到晚专注干一件事情却没看手机了?
你有多久,没花四五个小时读一本书并做读书笔记了?
你有多久,没花一周的时间学一门技能却没有开小差了?
答案很残酷,因为,很久很久了。
大多时间,我们都是学习五分钟,看手机两小时;看两页书,再看一个短视频;上一会儿课,再刷一刷朋友圈。
心理学有个概念叫“心流”,心流越长,注意力越强,心流越短,越容易被干扰。
而心流的长短,是可以锻炼出来的。
当我们长期把心流变得越来越短时,人就越来越容易被别的事情打扰,我们也就慢慢失去了长时间独立思考的能力。
这是互联网思维的弊端,总是碎片化,话题切换的频率也太快。
凯文凯利曾经说过:而未来当信息爆炸、服务共享、商品贬值后,唯一值钱的,将会是一个人的注意力,注意力流向哪里,金钱就跟向哪里。
而我们,有多久没有全心全意地做过一件事情了?
2
选择多,真的是好事吗?
我的微博里总有人问我该怎么学英语,我以为是他们不懂方法怎么用,后来才知道,是方法太多,眼花缭乱,不知道该用哪个。
现在,这么多培训网站、这么多app、这么多老师,我该怎么选择?
许多同学,在网上报了一个班,又报了一个线下的课程,还找了1对1辅导,到头来,还是考得一塌糊涂,为什么呢?
选择多,难道不是应该更好吗?
我给你分享一个我学英语的故事吧,我在学英语的时候,手上只有两本书:《新概念3》和《牛津词典》。
的确,连文曲星都没有,那时军校里甚至不让用手机,更别说电子词典。
有时候我会很感激那段资源匮乏的时光,因为我没有选择,只能专注于一件事情。
于是我开始背字典,那本厚厚的牛津字典,我在一年里背了三遍,那本《新概念3》我读了快十遍,直到今天,大量篇幅,还能历历在目。
后来实在没书了,就请假去校外的旧书摊买《新概念4》,那本书成了陪伴我大三时间最长的礼物。
我曾经跟朋友聊过这段学英语的日子,他感叹说:真是只有贫穷才能出英雄啊。
我说:不对,贫穷不会出英雄,这个时代贫穷只会让人寸步难行,贫穷只会让人志短。
其实,专注才能出英雄。
我再分享一个故事,我高中的英语老师曾经在上课的时候讲的:那年他为了一个无解的语法问题,查了大量的书,后来发现所有人讲的都不一样。
于是他骑着自行车在寒冷的武汉穿过两个街道,等在留学生宿舍楼下,问一个路过的美国同学该如何解决。
他说,那个美国人很无奈地看着他,不过,问题解决了。
那时,一个个问题,都是这么解决的。
这个故事直到今天都很打动我,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人不得不专注,也正是这些专注,创造了卓越。
可是,而今信息泛滥,人反而不知道是否应该以及如何专注了。
越来越多的人都想要一步登天,想快刀斩乱麻,想一口吃个胖子。
甚至,曾经有个学生问我,老师,我不想专注,能不能不背单词就过四级?我说,孩子,重在参与。
3
懂得专注的人,运气都不会太差
专注真的能给人带来美好吗?答案是真的。
我曾经为了鼓励他们坚持和专注,时常让他们在微博上打卡说学习感受,不仅如此,只要坚持了30天的孩子,会得到一本书。
后来,那些坚持三十天的孩子们,自己拉了个群,互相交流怎么坚持下来的,在这个群里,竟然成了两对。
有一对,已经一个在无锡,一个在甘肃,甘肃的姑娘,正在为无锡的男孩考研;还有一对,正准备结婚。
他们经常调侃我,本来就想要你一本书的,结果找到了另一半,happy accident。
我笑了一下,没说话,因为我明白,懂得坚持、专注的人,运气都不太差。
4
这世界所有的美好,都源于专注
许多时候,我们在坚持一件事情时,或许没有达到原定的目标,却有了更大的收获。
坚持学习,却认识了挚爱;坚持锻炼,却躲过病难;坚持读书,却变成了作家(写到这我脸红了一下)。
生命总是充满了彩蛋,关键看你是否舍得在这遍地的纷繁里,大胆做减法,专注一两件值得专注的事情。
其实越长大,越应该明白,聪明的人都在给生命做减法,然后专注于减法后的选择。
毕竟,这世界上所有你向往的美好与成功,都源于专注。
5
决定人生高度的,是你的执行力和速度
当我们真的学会专注了以后,还缺少什么呢?
《社交网络》这部电影,很多人都看过,它讲述了Facebook曲折的创业史以及官司纠纷。
我对这些都并不惊讶。
最最最让我惊讶的,还是扎克伯格这个人。
尤其是他做事的速度、他的执行力。
扎克伯格被女友甩掉之后,当晚便心血来潮,怒敲代码。
在很短的时间内,在电脑上折腾出了一款应用——大头照对比评分应用FaceMash。
简单来说,这个应用就是让校园里的美少女上传照片到网站,让路人去评分。
这个简单粗糙的产品抓住了大学生对美色的窥视欲,抓住了美女们的虚荣心,并且通过评分建立了竞争机制,所以大获成功。
注意一下影片细节,就能发现以下这个事实:
扎克伯格那一天晚上8:13回到宿舍。
晚上10:17开始动手做FaceMash。
凌晨2:08同学萨瓦林回来提供了算法公式。
该产品上线之后,在大学生中广为流传。
凌晨4点,网站的流量异常,弄垮了哈佛的校园网,惊动了校方的管理人员。
也就是说,他只花了6个小时,便完成了产品的设计、开发、上线... ...这可能是一个小型创业团队两天的日常工作量。
另外,同在哈佛就读的Winklevoss兄弟与扎克伯格是死对头,他俩总说扎克伯格剽窃了他们的创意,才有了之后的Facebook。
促成扎克伯格与Winklevoss兄弟日后的巨大差距的,也正是二者的执行力差距。
当Winklevoss兄弟在犹豫是否要全身心投入做社交网站的时候,扎克伯格已经开始动手做Facebook了。
当Winklevoss兄弟两个在训练划艇时,扎克伯格的Facebook已经上线了。
当Winklevoss兄弟发出律师函,等扎克伯格回音时,扎克伯格宣布thefacebook.com进入耶鲁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和斯坦福大学。
当Winklevoss兄弟去找哈佛大学校长萨默斯告状时,扎克伯格的Facebook已经覆盖29所学校、7.5万注册用户。
当Winklevoss兄弟还在英国参加赛艇会比赛时,扎克伯格的Facebook已经成为剑桥、牛津和伦敦商学院的劲爆话题。
在CEO疯狂的执行与推动下,Facebook几乎是以疯狂的速度在美国的大学校园铺开,然后蔓延到世界的各个角落。
面对“社交网站”这个足以带动全球性革命的idea的时候,Winklevoss兄弟迟迟不肯动手。
而扎克伯格选择了像疯狗一般地执行。
6
如果没有执行和速度,idea就是世界上最不值钱的东西
除此之外,他还有敏捷的,对项目的跟进能力。
社交产品上线初期,需要不断迭代。
有一次,扎克伯格从同学那里得到了“社交网站需要展示学生情感关系”的启示后(单身、恋爱、婚否),立马着了魔一样地赶回寝室,增加了这个功能。
在这部片子里,你能时刻感受到扎克伯格身上有一种平静的粗暴。
一种程序员身上特有的耿直。
出现想法?OK,下一秒立刻去做!
出现问题?OK,下一秒立刻解决!
出现更优方案?OK,下一秒立刻敲代码进行产品迭代!
对,就是下一秒,甚至连下下一秒、下下下一秒都是晚的。
过去,我曾最自鸣得意之处,便是自己不受限的思维、想法、创意,就好像这些东西值千万两黄金一样,就好像这些东西能说服其他公司给我开出高额薪水一样。
但经历得多了,才逐渐理解创业圈子里的一句话:“idea是世界上最不值钱的东西,执行和速度永远是最重要的。
”
7
所以,我们呢?
这是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个最坏的时代。
当你做事足够专注,速度足够快,执行力足够强,你会深信:这的确是一个最好的时代。
因为每个人都能通过各自的长处、技能、兴趣,找到一个足以使自己安身立命的去处。
当你做事的速度太慢,你会抱怨:这时代,简直坏得不像话。
赚钱的永远是别人,风口上那只飞翔的“猪”永远不是自己。
你的心态日益扭曲,你原本的激情早就在一而再再而三的拖延中,消失殆尽。
大家都是普通人,普通的容颜、普通的身材、普通的心智。
谁也不比谁聪明太多,谁也不比谁机智多少,智商都是平均水平,大约105左右。
二话不说把事先做了的人,成功的几率要远高于那些明日复明日的人。
问问自己,是不是经常对自己说:“算了,有时间再说”,或者“下次!下次我一定去做这件事”。
部分节选自陆JJ(个人的体验),李尚龙(龙影部落),欢迎看法不同的人类丢金,丢银,拍砖头。
顶易中国客户开发与跟踪系统研发更新至3.0,不限制产品和行业,不限制关键词和小语种,精准抓取采购商的网站、邮箱、电话、Skype和FaceBook、Twitter、Linkedin,智能有序的精准邮件营销+社交化营销,每天3至5个有效询盘,快速获得订单成交。
同时CRM管理支持本地/云端,手机App同步监测,实时查看统计工作进度,整个客户跟踪管理细致化,系统化。
联系QQ:2420820763(微信也是这个号码)对接办理。
—— 外贸充电站

欧那教育
西语 | 葡语 | 俄语 | 德语 | 法语
4-8人真人在线小班课堂
情景式教学沉浸式母语环境
高效提升外贸人商务外语交流水平
上一篇:九个外贸非常实用的小话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