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年前,3个武汉8岁小学生参加了一场竞选,却让所有成年人吓出了一身冷汗
2024-11-10 00:10:02

来源|王耳朵先生
ID|huangezishiba
2007年夏天,武汉市常青第一小学。在3年级1班,班长这一职位,一直是由班主任直接指派同学来当的。
但这学期,老师决定换种方式:让全班40个孩子,自己投票选出班长。
在此之前,老师已经推举出了3位同学,分别是罗雷、成成、许晓菲。
接下来,就要靠他们公平竞争,为自己拉票。

当被问到“什么是投票”,一个个都摇了摇迷茫的小脑袋。
让这么小的孩子们独立完成这样的事情,会不会变成一场好笑的游戏?可事情的发展,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当这场“人性实验”不断推进,看似天真的孩子,却做出一个个让人毛骨悚然的选择......

3个各有特色的孩子,面对着迥然不同的情况。
许晓菲优秀且多才多艺,又是开学典礼的学生发言代表,典型的乖乖女。
但她害羞、腼腆,不好意思展示自己。
在学校当老师的妈妈便鼓励她大胆点,“要和同学多交流”。

当在单位做领导的父亲问“需不需要爸爸妈妈帮忙”时,他斩钉截铁:“我不想控制别人,我想凭自己的实力。
”

在他眼里,班长就意味着权力。
“我想让谁站着谁就得站着,想让谁坐下谁就得坐下。
”

万一第一轮才艺秀就输了怎么办?在电视台做编导的母亲,帮他想出了“绝招”。
02才艺比赛那天,许晓菲和罗雷都在紧张地排练着。
在窗外观察着一切的成成,开始了自己的“部署”。

”同学点了点头。

耶!”不少不明就里的孩子都跟着起哄,其中也包括罗雷。

精心准备的节目,根本无法好好完成。
很多支持晓菲的孩子,见此情景都难过地哭了。

但他不是为自己,而是说:“我代表罗雷,向你道歉。
”

轮到他上场,成成又找到已然平静的许晓菲窃窃私语。
“罗雷那样对你,你不想也整整他吗?”“不要怕,你就说是我的主意,大不了我帮你罚站。
”

罗雷在疑惑中,默默下了台。

找了两个“小助手”帮忙,在他唱歌时假装“歌迷”热情拥抱“偶像”。
一曲结束,又模仿起范伟,挨个握同学的手:“缘分啊,大妹子。
”

论才艺,不可能赢过又会唱歌又会吹长笛的另两人。
但偏偏就略施小计,搞垮了两个对手的表演,又让自己的节目在班内掀起小高潮,顺利收拢了一波人心。
成成是怎么想出这样“精明”的计谋?原来,是母亲担心他比不过别人,便支了个招:诋毁对手。
一句看似简单的“指点”,成功让儿子自导自演出了一桩大戏。

许晓菲性格柔柔的,又经历了一次“失败”,早已不被成成放在心上。
他要重点“摆平”的,是罗雷。
成成找到罗雷,问他会投票给谁。
自信的罗雷说当然是自己。
成成却说:“昨天我一回家就跟我妈说,无论你的表现怎么样,我都会投你一票。
”罗雷不解,问为什么。
成成一笑:“因为我喜欢你呀。
”

成成又继续拉拢更多人。
对那些原本支持罗雷的人,他拍着胸脯保证:“我当了班长,一定选你做副班长。
”“投我,我让你当学习委员。
”

甚至,冒出了退出竞选的想法。

看着一脸挫败的儿子,他们决定亲自出马,扳回局面。
爸爸出了一计:请儿子全班同学去坐轻轨。
那时候,全国还没几座城市有轻轨,很是新奇。
但他叮嘱罗雷:“不要说是免费的,而要说是你请客的。
”

同学们兴奋不已,罗雷也得以“人气”大涨。
还在欢呼声中唱完了之前那首被打断的《童话》。

他再也不提当初“要凭自己实力”的豪言,转而“开窍”似的听从父母的每一个建议,复述他们让自己记下的话。
势在必得,迎接与成成的“终极对决”。
04辩论环节,能说会道的成成三言两语就打败了乖巧的许晓菲。
而与罗雷的较量,才是真正的剑拔弩张。
成成指责罗雷以前当班长特“霸道”,总是会打同学:“我和罗雷不一样,我会做班级的管理者,而不是统治者。
什么叫统治者?好多同学都挨过罗雷打,不用我多说了吧?”

”

罗雷抓住把柄,提高音量,一句话堵得成成哑口无言:“骗子!你私下搞小动作,说会投票给我,你制造了一场骗局!诚实勇敢的标语就挂在我们头顶,你这样的骗子怎么能当班长?”

窗外,罗雷的父亲笑着对儿子比出了大拇指。

8岁的成成实际上根本不懂“统治者”是什么意思。
但在母亲的要求下,他背熟了这句话,当作“一招制敌”的关键。



“你就问成成,他的票到底投给谁?如果他说投给你,你就说他不自信,不自信的人怎么能当班长呢?如果他说投给自己,你就说他是骗子。
别跟他多说,你说不过他,但只要强调这句话,就能把他镇住。
”

到了最后的总结演讲环节,3个孩子都中规中矩地发言。
但罗雷又凭借一招,在投票之前的最后时刻,顺利赢得了人心:送礼。
全班同学,一人一张精致的卡片,里面还有小礼物。
哪个孩子能抵得住礼物的诱惑,纷纷把票投给了罗雷。


尘埃落定,罗雷神采飞扬。
许晓菲早已淡然处之,而成成,哭得比谁都伤心。


导演陈为军用镜头记录下来,整理成纪录片《请为我投票》。
豆瓣8.5分,曾获奖无数,包括2008年奥斯卡最佳纪录长片提名。

导演为了让孩子表现自然,甚至提前花了3个月让他们适应镜头。
也正因如此,耳朵看完,细思恐极。
这些8岁的孩子,本是在最懵懂天真的年纪,却一个个如此工于心计。
将两面三刀、装腔作势、拉帮结派的把戏玩得游刃有余。
单纯的脸上,写满了势利。
有豆瓣网友一针见血:之所以看得毛骨悚然,是因为这些孩子的身上,过早有了成人的影子。

但在父母的“引导”下,他学会了走捷径,靠耍计谋打压对手。
罗雷的“轻轨之旅”成功后,他也想过退出。
但又在父母的勒令下,学会了往别人身上泼脏水、扣帽子。

直到父母介入,他才学会了怎样旁敲侧击地说话,怎样拉拢人心,甚至开始正大光明地贿赂。

这哪是孩童之间的比赛,分明是一群大人,硬生生将成人世界的游戏规则、城府心机种进了孩子的心里。
这场实验,又何尝不是种种社会现实的一个缩影。

在此之前,这位父亲就被人举报过“学术造假”。
而如今,为了一个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的三等奖,小小的孩子,成了学术骗局里的一员。

她的父亲,擅长给自己挂上各种虚假头衔。
女孩耳濡目染,学会了说大话,往自己身上贴金。

而被揭发后,他的家长竟还坚称这些孩子是自愿的。

如今终于明白,是我们这些大人,自以为洞悉了成人世界的“潜规则”,又过早地灌输给尚不明事理的孩子。
你发现正直有时会惹麻烦,于是教孩子少管闲事;你知道工作难找钱难赚,于是教孩子走捷径;你觉得人脉、关系很重要,于是教孩子看人下菜碟,曲意逢迎......你以为是在帮他们“认清社会”,却将他们扭曲成怪异的模样。
那不是教育,而是污染。
孩子是什么?是率真随性,不计较。
是旺盛的好奇心,是真挚的善良。
是天真的想象,富有灵性的心灵。
可当做父母的张口闭口教的都是弄虚作假、投机取巧,你还指望孩子会明是非、知荣辱,拥有健全的人格和价值观吗?别把成年人的世界,过早引向孩子;别让孩子在最好的年纪,入世太深。
当一个个孩子,被早早教会各种潜规则,钻营取巧,13岁的年纪,言行举止都写满了30岁的圆滑,才是我们这个时代,最大的悲哀。

关注【王耳朵先生】(ID:jwymm666),一个路见不平,就忍不住一声吼的中年bo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