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2021年了,00后小伙一句“要彩礼一律免谈”,还能引来10万人骂战…
2024-12-21 00:10:02
第一个,刚上大一的00后小伙,在问题“男生真的很不能接受彩礼吗”下,写了一句:我明确宣布,要彩礼的一切免谈。

“结婚是两个人的事情,而不是两个家庭的事情。他条条梳理完,最后斩钉截铁地阐明自己的婚姻信条:谈恋爱靠感性,结婚靠理性,黑白分明清清楚楚,要以立法的心理看待婚后的一切关系,容不得半点模糊。
彩礼是女方家庭提出的要求,你见过为了结婚张口就来二十几万零花钱的女生吗?”“我不能保证彩礼100%地用在妻子身上或为她服务,我当然不能做对我不利的事情。
”“女方的家人由女方负责,他们对我来说只是座上宾而已。
女方家族的葬礼我可以写悼词,但保留不出席的权利,我也会让将来的妻子这样要求我。
”

礼貌一点的,说他“幼稚得不行”;难听些的,直接怼上“空手套白狼”。

”

这七天内,越来越多的网友加入战场。
他们从彩礼吵到两性关系,从女权吵到平权,最后又回到彩礼……战火外延到微博、豆瓣、虎扑,远征军团虽迟但到。
如今近十万人在这条回答下针锋相对,吵得不留情面。
直接刷新了知乎评论区讨论量的最高纪录,被网友戏称为“性别战争里的凡尔登绞肉机”。
02第二个,是一姑娘@小草莓想喝奶茶的自述:本人女,不要彩礼,不要房子车子,不带嫁妆。
支持完全平等婚姻。
和00后小伙一样,姑娘也补充了几点:
不住夫家
不喜欢“嫁娶”的说法,结婚不是嫁到别人家,而是成立自己的小家庭。没房子没关系,租房也可以。
家庭支出共同分担
虽没有大富大贵,但还是A得起,结婚不是在找长期饭票。家务共同分担
提前约法三章,洗衣做饭打扫卫生等事务分工合作。各自做合约中约定好的部分,如果不履行就罚款,互相监督。
不要逼我生孩子
婚前约定好,我想生就生,不想生就不生,不要逼迫。长辈的逼生无所谓,我不可能因为他们的念叨而改变自己的人生。
如果生了孩子,女孩随女方姓,男孩随男方姓生孩子的费用及产后康复的费用由男方全额支出毕竟我承受了痛苦,他不能一毛不拔。
孩子的花销AA,产假结束后我正常上班,请阿姨照顾孩子,请阿姨的钱AA
尊重我的决定,别想让我放弃职业专门照顾家庭
不要说我算计,要公平就要彻底的公平,不要吃着旧观念的红利,还要新时代的好处。这话一出,又掀起了另一场“男权”和“女权”的世纪对决。

那个喊着“要彩礼一切免谈”的小伙子,把婚姻捆绑于冰冷的法律条款。
他把婚姻当作竞争而非合作,把夫妻视为对手而非队友。
那个表态“不要彩礼要平权”的姑娘,试图让自己远离婚姻的鸡毛蒜皮,可是生活里的细枝末节,如何能用几句话撇清。
《凤凰周刊》说,中国式彩礼,男人拿不出,女人拿不到,本质上还是双方家庭经济与综合实力上的互相筛选。
实际上,彩礼的背后,还蕴藏着两个更深层次的矛盾和现实。
第一,是男女地位的矛盾。
南开大学李永萍老师研究彩礼多年,实地调查后发现,越是贫困的地区,越容易出现高价彩礼,反而在大城市、南方一些经济逐渐发展起来的农村地区,彩礼不升反降。
有意思的是,如果男方家庭经济条件已经很差了,女方反而还会多要一点彩礼。
因为这笔钱,对她们来说就是一笔“保险金”。

而对女方来说,她日后要承担生育、抚养儿女、职场歧视、赡养公婆等一系列责任,还要承担离异带娃、社会舆论的风险。
所以直白地说,彩礼就是男权社会对女性价值的一种补偿。
这不是由某一个女性决定的,而是沉淀了千百年的彩礼的文化内核。

即使新一代年轻人多已不在意彩礼的价格,可一旦谈婚论嫁,两个人的事情就会变成两个家庭的事情,两个家庭就会牵扯进当地的风俗文化。
在河南吕楼村,彩礼可以根据女方的学历“定价”:本科15万,大专12万,中专10万。
部分农村,彩礼流行“三斤三两”(14.35万),“万紫千红一片绿”(约15万)。
更有甚者,如知乎网友“邻居王叔叔”说起自己的前任:
“她爸妈要求在村里摆88桌流水席,任谁来都能吃,这样才有面子。即便新人不在意彩礼的数额,但总扛不住父母的坚持和地方的风俗。
另外还要8斤8两百元大钞(约40万人民币),市区100平方以上的新房子,以及30万以上的车。
”
他们可能熬过了风风雨雨,但未必熬得过外界的眼光和红红绿绿的钞票。

前有河南安阳陈老汉,耗尽家财又背上20多万元债务,为孩子办婚事。
谁知新郎在洞房花烛夜与新娘争论11万彩礼,激烈争吵时用锤子砸向新娘的头部致其丧命。



彩礼这座大山,不管压在哪一方身上,都是一个沉重的话题。
实际上,要不要彩礼、彩礼的多寡,都未必和婚姻的幸福挂钩。
有网友罗列了婚后婆家的四种态度:要彩礼:这是我的好媳妇,要珍惜;这是我花钱买来的媳妇,所以必须给我做牛做马生儿子;不要彩礼:这是我的好媳妇,要珍惜;这媳妇不值钱,所以不用在乎。
所以,婚姻幸不幸福和彩礼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跟人品才有因果关系。

到了该办婚礼的时候,公婆说“孩子们都有自己的想法,我们就不掺和你们婚礼的事情了”,于是因买房耗完积蓄的她和老公,没有婚礼。
备孕的时候老公查出来弱精症,可能要试管,婆婆担忧道,“别做试管,我儿太受罪,领养吧。
”复查发现是乌龙,婆婆立刻变脸,“你们怀上赶紧去查查男女,如果是女孩就打掉重怀吧。
”之后怀孕、坐月子,婆婆说“还是自己妈妈来照顾比较好,毕竟亲妈更方便”,她和她妈妈笑呵呵接受了。

”说到家务,公婆又改口“家务就该女人干,男主外女主内是传统嘛”。
孩子姓氏,是她和老公猜拳三局两胜的结果,随她姓。
公婆暴怒,“出嫁从夫,你是我们老x家的人,孩子是我们家的根!”……结婚八年,她的公婆一直是对自己无利的就坚持“新观念”,对自己有利的就牢守“旧传统”。

“你们二老当初自愿选的,新式路线。所以你看,选对了人,即使没有彩礼支撑,心底的温度,也足以对抗现实的冰冷。
”“彩礼是陋习,过年一定要在婆家过就不是陋习?人家自己没有父母要陪了吗?”

社会也认可全职妈妈这个职业,并立法给予母亲和孩子生活保障。
如果我们走到这个阶段的话,我会第一个站出来反对彩礼。
”其实这段话,也可以这么理解:如果有一天男性能够承认并重视女性的生育成本,心疼老婆可能会付出的产后感染、大出血、妊娠纹、肥胖症、小便失禁、产后抑郁……大家庭和小家庭皆认可女性在生活和职场上的付出,能够抛弃旧观念,正视性别平等的问题,感情里别掺杂生意。
如果彩礼回归到本质,单纯地作为婚姻的标识物,以一场优雅的仪式,为新人送去祝福和期许。
那么,那一串终归会被消耗完的数字,根本不会杀死爱情。
谁都知道,最重要的,还是那个能陪你走完一生的人。
-END-大家好,我是王耳朵,上不知天文,下不知地理,中间略懂点人生歪理。
关注【王耳朵先生】(ID:huangezishiba),一个路见不平,就忍不住一声吼的中年bo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