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第3天,校园里的快递车碾死了22岁女研究生,也碾碎了她父母的后半生

2024-10-22 16:10:01

9月5日,是北京对外经贸大学新生报到的第3天。
那是个下着小雨的初秋早晨。
22岁的女生张丽(化名),从宿舍所在的虹远楼出来。
这是她在这个学校的第5个年头。
张丽出生在山东烟台龙口县,是家中的独女。
她是个争气的姑娘。
2014年中考,她以县第一名的成绩考入烟台一所有名的高中。
高考,又考入对外经贸大学。
在金融系读书的4年,张丽始终很努力,抱得各种相关专业证书,毕业这年成功取得了本校保研名额。
她总是梦想,等研究生毕业了,就留在北京工作,在这座包容的城市,拥抱无限的未来。
但一切关于将来的想象,在研一新生活刚刚开始的第3天,戛然而止。
01那天早上8点45,一辆白色圆通快递货车开在了虹远楼外。
它自顾自倒车。
可雨天湿滑,加上货车的视野盲区太大,司机完全没在意到车后的状况。
刚从寝室出来的张丽,就这样被卷进车轮下面。
据宿舍楼内的同学称,她们清晰地听到张丽在大喊“救救我”。
她的身体,一半都被压在货车下。
9点08分,120救护车赶到。
可距离姑娘被碾压已经过去20多分钟,医生初步判定,生命垂危。
送进医院,一切都晚了。
一名参与抢救的医生回忆,那时的张丽,连血压都已测不出来。
CT结果,肝脏破裂,整个胸腹盆都严重损伤。
医生无能为力。
能做的,就是建立深静脉通路,插管,祈祷奇迹的发生。
可11点半,女孩还是停止了心跳。
一条刚刚绽放的美丽生命,就因为这样一个突然、荒唐的意外,被不容分说地折断。
仓促,又残酷。
但更痛的,是那个一夜被摧毁的家庭。
当张丽的母亲接到校方电话,跌跌撞撞赶去时;当正在银川出差的父亲得知噩耗,立即飞往北京时。
他们不知道,女儿已无力回天。
医生为了等家属来见最后一面,才没有关掉机器。
下午5点,张丽父亲赶到医院,看到的,是一副靠机器微弱支撑的躯体。
这世上最剜心的事,莫过于为人父母,要亲手同意撤下维持孩子生命的机器。
可他们眼睁睁看着,女儿的脸变得发青。
眼睁睁看着那个养育了22年的孩子,在自己面前一点点逝去。
他们痛着,哭着,哀求着,捱了3个小时。
终于在彻底的无望后,做出了今生最艰难的决定。
晚上8点,张丽因抢救无效死亡。
所有认识她的人,都在为她的优秀遗憾。
有人捡起她掉落在现场的书包,才发现,里面满装的是学习资料。
在那个还未正式开学的日子,在大部分人还在睡懒觉的早晨,刻苦的张丽,已经出门准备温书了。
事发地附近,同学们自发为张丽摆满鲜花可再多的哀叹,都无法与父母的丧子之痛感同身受。
张丽的父亲,一个50多岁的男人,在采访时几近嚎啕。
那不是惋惜女儿曾取得了多大成绩,不是痛心她曾给自己带来多大骄傲。
只是因为,“那是我的宝贝女儿啊”。

04:41

这世上最悲伤的事不是死亡,而是要求一对父母,亲眼目睹自己唯一的孩子的死亡。
于旁人而言,阴霾或许只是短暂。
可于父母而言,这一生,悲痛却再无散去的可能。
022019年的平安夜,重庆沙坪坝。
繁华的商圈,无数人因圣诞气氛走上街头。
31岁的湖北男子李某,偏偏选择在人流量最大的时间和地方自杀。
可当他从公寓楼上跳下,碰巧砸中了两个正值花季的高三女孩。
三个人,都抢救无效死亡。
两个无辜被夺去生命的女孩,一个17岁,一个15岁。
都是艺考生,来重庆参加培训,还有半年就要参加高考,开启人生崭新的一页。
可她们对未来的憧憬,全折戟在一个素昧平生的男人身上。
更残忍的,是这个新闻的另一面。
那个17岁的女孩,是家里的失独再生女。
十几年前,这个家庭曾有过一个孩子。
养到十几岁,因故去世。
已不年轻的父母扛着外人异样的眼光,高龄再育,这才有了她。
可再一次,孩子又没了。
那一天,女孩的父亲几乎无法站起来。
看遗体,是被人背着才去的。
生不如死这个词,竟在这一刻,显得那么一笔带过。
2008年,汶川地震的一张照片,我难以忘却。
山河震颤时,程林祥的儿子,正在映秀镇的中学读高一。
他顾不得危险,拼了命地跑向儿子的学校。
可赶到时,只看到儿子被掩埋的遗体。
程林祥什么也没说,他把儿子挖出来,用一块毯子,裹住儿子冰冷的身体。
之后,缓缓背起他唯一的孩子,徒步走回了25公里外的家。
就像很多年前,把年幼的儿子背在身上那样。
回家的路,很长,长到好像一生都走不完,走不出。
他止不住地想,儿子曾经就走在这样崎岖的山路上回家,多么辛苦。
亲手安葬儿子后,那些年,程林祥每天都在修路。
他要把那条儿子走过的回家的路,修得平平整整,尽是通途。
我们总是关注大新闻,惊心的,离奇的,热闹的。
可一个普通人内心的悲欢,太少有人在意。
世间有什么比人到中年失去仅有的孩子痛得更彻骨?就像倾注一生的心血浇灌一朵花,从来不预想ta会在某天突然夭折。
丧子,是痛。
但往后余生,才全是煎熬。
032010年的北戴河,成了张玉融27岁独子人生的终点。
那之后的11年,她每天的生活只有两件事:为儿子扫墓,和“儿子”在QQ聊天。
她自己摸索着,学会了上网。
找来儿子的QQ密码,登上儿子的账号。
每天天还没亮,她就爬起来打开电脑,输入两个账号的密码,等待屏幕右下角自己和儿子的QQ头像同时亮起。
“儿子,妈来了。
”她说。
“妈妈,我好想你。
”她用儿子的QQ回话。
就这样,张玉融把自己关在家中,每天跟“儿子”共处20个小时。
曾有儿子的朋友,来他QQ空间留言:“哥们儿我快结婚了,可惜你不能到现场,你多不够意思。
”看到这句话,张玉融不知第几次失声痛哭。
她用儿子的口气回复朋友:“放心,祝福准到。
”婚礼那天,她在门口把礼金塞到儿子朋友手里,哭着转身离开。
她怕,怕自己不吉利,坏了别人的喜事。
可她又开心,开心儿子没被人忘掉,还有人惦记。
墓园里,只有年轻孩子的墓碑,永远干干净净图源:腾讯新闻男星乔任梁,去世已5年。
他的父母,从悲伤中抓住一根救命稻草,开始在视频号里分享自己的生活日常。
苍老的脸上,终于有了努力生活的笑容。
可无数人却跑去向他们捅刀子,说乔妈妈长相吓人,说乔爸爸嘴巴歪。
“你还吃得下?你儿子都死了。
一条评论揪心地说:“乔任梁,他们趁你不在,欺负你的父母。
”是啊,欺负两个没了儿子的老人,多简单?丧子的父母,哪怕是一点快乐,都成了一种背叛。
相信“时间会治愈一切”的人,一定是幸运的。
对于失去子女的父母来说,日子虽然还在,但生活却只剩孤守。
04也许很多人,又会说我“负能量”了。
每当有痛心的故事发生,耳朵写下文章,都有人批评我:能不能不要写负面的事。
可我还是要说:这不仅仅是一个个悲伤的个例,而是一个群体的伤痕。
他们的低泣,应该被听到。
据不完全统计,由于特定时代背景,我国15-30岁独生子女总人数约1.9亿。
而截至2012年,全国范围内的失独家庭,至少有1000万个。
这就意味着在中国,1000万对父母,在这片无人能施救的苦海中被吞没。
一位母亲,把去世女儿的照片做成了项链图源:腾讯新闻你永远无法想象,一个失独的老人,余生会在怎样的日子里度过。
那些现实问题,比痛楚来得更加锋利。
潘妙良,一位清华大学教授。
2007年,他70岁。
那年冬天,35岁的儿子潘小宏心脏发病突然去世。
那半块儿子生前最后吃剩的馒头,被潘教授一存就是5年。
图源:腾讯新闻更无奈的是,他突然老无所依了。
孩子去世后,潘教授跑过好几家养老院,想给自己和老伴的晚年找个安置。
但所有的养老院都将他拒之门外。
按规定,养老院接收老年人需要子女签字。
但现在已经没有人可以给他们负这个责任了。
这是谁都无法避讳的话题:我们的一生,其实是无法独自走完的。
幼年,我们需要父母牵引成长;晚年,我们需要子女养老送终。
从法律、从伦理,都是如此。
即便有养老院愿意收没有监护子女的老人,也需要老人交一笔很大的押金。
任何支出,押金代扣。
可无子女,失去部分甚至全部行动能力和反抗能力,自己有一大笔钱在养老院账户里可以被任意扣除,没有能力监管也找不到人帮自己监管。
这种老人,岂非约等于唐僧肉?原来失独的父母,真正要面临的苦楚,是后半生那数不清的阵痛。
我们这代80、90后,也许是唯一一批独生子女。
我们的父母,从吃过苦的年代走来,恨不得双手送上这世上最好的疼爱。
一步步,或从农村,或从寒门,将我们捧上更高的位置。
可当我们飞高飞远了,回过头来才发现,父母有多需要我们的守候。
都说父母是我们和死神之间的一堵墙。
其实孩子,何尝不才是父母抵御死神最坚实的信念呢?所以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好好活着。
听爸妈的话,工作再忙,记得好好吃饭;危险的地方,再刺激也不要去。
永远照顾好自己。
因为那两个老人,用半生心血,把你培养得出人头地,最终,也只是希望你平平安安。
-END-大家好,我是王耳朵,上不知天文,下不知地理,中间略懂点人生歪理。
关注【王耳朵先生】(ID:huangezishiba),一个路见不平,就忍不住一声吼的中年bo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