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岁单身汉辞职开公司,设套拿下985美女前台,这套路开眼了…

2025-01-30 08:10:01
01我有个朋友,暂且叫他阿东,跟我说了件事,大开眼界。
起因是阿东自己遇到一个心仪的姑娘,可还没等他正式开口,就被对方婉拒了。
姑娘27,在他们公司行政部工作,时髦又漂亮。
阿东长相普通,但年薪三四十万,比上不足,比下绰绰有余。
阿东挑人,能合他眼缘的,都是美女。
所以,单身这么多年,也算自作自受。
不过这一次“失恋”,确实刺激到他了。
我宽慰他,劝他放低一点要求。
他却和我聊起了方法论,还和我分享了一个“成功”案例。
以下是阿东从一位网络博主那看到的故事,咱们姑且一听。
A先生,39岁,年薪60w,没谈过恋爱。
长相一般,顶着个地中海,却是个颜控。
身边人开玩笑说他,你要是个大老板钻石王老五啥的,还愁娶不到漂亮媳妇?没想到就是这一句点拨,让A先生打开了“天灵盖”。
接下来的一幕够绝的。
A先生直接辞职创业,租了间80平米的办公室,开始招人。
他精挑细选了一个985本科毕业的美女,处理前台等行政工作。
然后找了两个刚毕业的研究生,给他做助手。
接着A先生把创业的事儿广而告之,广邀亲朋好友来参观。
看到公司每天都有人来访,一副欣欣向荣的样子,前台和两个研究生自信心爆棚。
不过公司的真实前景,实在一言难尽。
那些天马行空的想法,靠谱程度无限接近于零。
但是公司福利确实好,不打卡,不查考勤,还有带薪假,办公室饮料零食随便吃。
然后,就没然后了。
没过多久,A先生的公司,就人去楼空。
但这时,博主却收到了A先生的结婚请柬,新娘正是那位美女前台。
咋回事?职场失意,情场得意?等到博主和A先生碰头,询问公司的事情时,A先生告诉他已经回原公司上班了。
“亏了十六七万,但娶了个985本科的漂亮老婆,我赚了啊。
”呆住了。
原来一切都是套路。
A先生如愿以偿,娶到美娇娘。
美女前台,也认为自己嫁给了一个有梦想、有热血、创业失败仍然可以让她生活无忧的潜力股。

02故事说完,阿东问我这方法行不行?我就挺无语的。
说真的,婚姻爱情的话题这些年我也写了不少,可你要问我参考A先生的做法能不能美梦成真?我只能说,有概率。
这种套路,确实切中了两性关系里的两大要害。
一、慕强。
A先生给自己身上加持了一层又一层的光环:创业公司老板、温柔善良的领导、不屈不挠的奋斗者……这些典型的强者人设,在婚恋市场上,是有致命吸引力的。
著名经济学家丹·艾瑞里曾就做过一个实验。
他找来100位大学生,男女各半,在他们背后贴了1到100的号码牌。
男生为单数,女生为双数,所有人知道自己背后贴有号码,但是具体数字未知。
大家可以说任何话,但不能告诉对方的编号,自己也不能偷看自己的号码。
在规定时间内,去找异性配对,只要两人加起来的数字越大,得到的奖品越高,奖金归他们所有。
实验开始,只见数字越大的人,身边聚拢的人越多。
数字越小的人越悲催,他们到处被拒,到处被嫌弃。
这场心理学实验就是人类恋爱行为的实验简化版,也揭示了人性慕强的本质。
二、筛选。
艾瑞里的男女配对实验,最终结果是:绝大多数人最后配对成功的对象,其数字都非常接近自己的数字。
于是,艾瑞里得出一个结论:爱情是一场精确的匹配游戏,要想收益最大化,取决于你自身的价值有多高。
我们经常看到身边那些“男才女貌”的强强联合。
我相信爱情,但是谁也无法否认,任何一段高质量的婚姻,都对“相貌、能力、智慧、财富”等进行过权衡利弊。
否则,彩礼、王婆,也成为不了当下的热门话题。
说白了,婚姻从某种程度来说,是一种利益交换。

A先生和美女前台的感情基础不见得有多深厚,但是他们的结合一定经过了彼此的筛选,最起码不会觉得自己吃亏。

03不过,若是你要问我看不看好这样的姻缘?我持保留意见。
A先生立人设,是冲着“色”去的,结果看起来是不错。
可这样的结果具有不确定性。
首先,你可以见色起意,保不齐别人也在打着见财起意的念头。
还记得前两年闹得沸沸扬扬的“上海名媛群”吗?很多平时自诩为“白富美”的女性,实际却在“名媛群”里拼单:拼单租奢侈品包包,拼单买奢侈品袜子,拼单去五星酒店拍照,拼单消费奢华下午茶,拼单租赁豪华跑车……拼了单干什么呢?拍照。
拍了照干什么?发朋友圈,打造名媛形象。
然后呢?去钓金龟婿。
就像这个群的一个名媛说的:“我今天真的巨倒霉,开始我盯上了一个戴理查德的弟弟,个子又高人又帅,但是我去之前没做功课,好多画我不懂,最后没搞到手,后来我又盯上了个戴金劳的弟弟。
”当你把两性关系当作猎人和猎物时,可能别人的猎枪也瞄准了你。
其次,再完美的人设,也有崩塌的一天。
很多人都听过李敖和胡因梦离婚的故事。
一天深夜,李敖拉开卫生间门,看到新婚妻子坐在马桶上满脸涨红的样子。
他顿时心凉,说:“你赶紧完事,咱们明天就离婚!”李敖说,那天胡因梦在他心里人设崩了。
事实是,被李敖一身才气吸引的胡因梦,后悔的种子在结婚当天就埋下了。
婚礼当晚,宾客散去,李敖坐在马桶上就开始对新婚妻子发号施令:“你已经签了字,看你还能往哪儿跑?快去给我泡杯茶来。
”这句话听起来很像新婚夫妻之间的一种玩笑和戏谑,但李敖那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态,确实击碎了她心中的那个偶像。
此后,两个人在生活上愈发看不惯,一个觉得对方文化低,没常识,一个受不了对方的洁癖和苛刻。
最终,才子佳人的故事勉强维持三个月就狼狈散场。
说到底,再完美人设,无法融入婚姻的实处,就是给自己挖坑。
04话说回来,对于一个渴求伴侣,却一直无法脱单的人来说。
与其想各种各样的套路,不如好好了解一下婚恋的底层逻辑。
经济学家赫伯特·西蒙,在研究人们是如何做出决策时发现,人可以被分成两类:最大化者和满足者。
如果你想要的和愿意接受的都只能是最好的,那么你就是最大化者。
最大化者极其挑剔,很难得到一个满意的结果。
与其相对应的是满足者,选择东西时,觉得足够好就可以,而不担心自己可能会错过更好的选择。
爱情和婚姻也是如此。
没有人不想找到最完美的伴侣,但是和你走到最后的,不一定是最好的一个,却是最合适你的那一个。
很赞同博主@路财主 的一个说法。
当谈论别人的爱情时,我们都希望是公平的:“60分的人就配60分左右的人,250分的人就配250分左右的人。
”但一轮到自己时,期望就变了:“我虽然只有60分,但我想找个200分的人。
”“凭什么我就不能成为童话故事里的灰姑娘?”“我爱的人是一位盖世英雄,有一天他会身披金甲圣衣、驾着七彩祥云来娶我。
”爱情的悲剧就在于此,我们都想找一个自己配不上的人。
所以还是那句话说得好:要想得到某种东西,最可靠的办法是先让自己货真价实地配得上它。
共勉。
-END-大家好,我是王耳朵,上不知天文,下不知地理,中间略懂点人生歪理。
关注【王耳朵先生】(ID:huangezishiba),一个路见不平,就忍不住一声吼的中年bo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