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挖走五千月薪的博士,给1.2亿美金年薪研究冷核聚变??还真有人信啊?
博士在国内月薪5000的工作找不到,赴美发展后年薪1.2亿美金。
这事儿突然被说得有鼻子有眼的,关键还真有人信了。
博士叫刘本良,曾上过求职节目「非你莫属」。
当时节目中,刘本良说自己的期望薪资是5000。
由于对一个博士来说,这个数字实在微薄,还引发了在座嘉宾的满腹质疑。
“你的博士是真的吗?”
香港中文大学,理学院物理系,专业是材料学。
刘本良节目里的说辞充满学术理想:“我的未来就是,把我的理论变成现实,惠及每一个人。
”
“我去香港读书,就是为了做一种颠覆世界的东西。
”
可能是为了节目效果,想塑造出一个学术研究型人格具有争议的形象,或者引发关于读书无用论的讨论。
刘本良在节目里传达,5000的薪资确实卑微,但他想表达的是,作为一个科学家,他的价值不是钱。
现场评审团嘉宾却没有轻易放过刘本良。
有人认为一心搞科研,只赚5000的人,是对家庭的一种不负责任。
在一项职业取向的测试中显示,刘本良较为内向,专注自己喜欢的领域,其他的都不会太在意。
属于研究型人才。
在台上,刘本良表示自己研究的兴趣方向是冷核聚变。
众所周知,物理学上有热核聚变,可在瞬间产生大量热能。
而冷核聚变的概念,至今仍备受争议,是一个相对热核反应的“概念性假设”。
在场嘉宾听完这些,不内行的显然都懵圈了。
满脸的听不懂,但又不明觉厉。
职场心理专家讲解刘本良的研究兴趣
刘本良上节目的初衷是,希望能继续做研究,得到赏识老板的资助,满足家庭和生活需要。
但节目的讨论重点却逐渐偏离,质疑的是,他同时也是儿子、丈夫、父亲,能否兼顾住不同角色的社会责任。
简单说,就是你研究的东西未来有可能惠于全人类,但你今天所处的位置,更多的是关乎家庭的小圈子。
条件有限,不能鱼与熊掌兼得,你怎么选?
最后虽然刘本良的期望薪资只有5000块,因为不被理解或者说无法双向匹配,刘本良抱憾而归。
@观察者网B站视频截图
@观察者网B站视频截图
02
核聚变示意图
刘本良
示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