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吃味精,害惨中国人
来源:视觉志(ID:iiidail)
作者:张益州李佳琦事件闹了这么多天,台风中心的品牌终于回应了。
有网友说,这封致歉信唯一的信息量就是,“我也是国货,不该承受大家如此批判。
”可我们在意的,只是“国货”这个标签吗?我们在意的,是那些受过伤害,但仍旧为国人提供物美价廉的产品的国货。巧合的是,在花西子上热搜的同时,“莲花味精 谣言”也上了热搜。
网友这才知道,只因一句“谣言致癌”的谣言,竟让这个曾经的国民品牌遭受如此重创。
但当我们回顾这些年的市场发展时,就会发现,莲花味精这般的国货血泪史其实还有很多。
01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曾经的莲花味精有多辉煌。
1983年,改革开放的春潮在神州大地上四处涌动,河南项城,一位名为李怀清的企业家上任周口地区味精厂厂长。
当时的人们不会想到,这座即将改名为“莲花味精”的小厂,会在14年后,年产量达到12万吨,产值达到22.3亿元,成为世界第一大味精企业集团。凭借一句传遍全国的“莲花味精,无可替代,领鲜全国”广告词,莲花味精成为了河南省三大招牌之一,不仅在国内市场占有率高达43.4%,还出口到了世界70多个国家和地区。
因此,当中国即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消息传来,其他企业都在担心该如何自处,而莲花味精却骄傲地宣布:“莲花味精已经做好了主动出击的准备,可以预言,莲花味精将笑迎WTO,未来的世界味精市场有可能就是莲花味精的市场。
”然而没人料到,莲花味精的衰败会来得如此迅猛。
2001年,莲花味精预计净利润为2.58亿,但最终只有1.45亿;2002年,开始滑落到0.19亿;到了2003年,直接亏损1.45亿。
衰败的原因当然错综复杂,但有一样却是,谣言的传播。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味精致癌”“害人精”等谣言开始在国内被病毒式传播。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消费者们都开始以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想法不再购买味精。
巧合的是,此时一些外国所谓“更加健康”的鸡精品牌开始进军中国,为了占领市场,他们甚至会在广告里直接拉踩味精。但很少有消费者注意,大部分鸡精的配料表,第一个就是味精,之后还有其它的食品添加剂、食用香精。
而莲花味精的原料,就只有一个小麦。
尽管莲花味精多次宣传科普,但终究声小力弱,从此,开始逐步退出了国人的餐桌。
而取而代之的,是价格翻了几倍的国外鸡精。
不仅莲花味精,一些我们熟悉的国货品牌也同样受到过谣言的中伤。
哇哈哈的创始人宗庆后曾坦言:“我们没有什么其他的困难,最大的困难就是网络谣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