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当“逃兵”的上海医生朋友圈,我不敢看……
2024-10-24 08:10:01
“就容许我当两天逃兵吧!”

在坚守了一个又一个的日日夜夜后,她自己也不幸中招,在身体再也难以支撑的时候,她写下了这样的话。
“在酷刑中龟速挪动”,身体的疼痛与不适,让她难以承受。
她给自己的时间,是两天。
这段时间阳过的人都知道,两天根本不足以让身体恢复。
高烧、浑身酸痛、鼻子封水泥、喉咙吞刀片都来一遍,一般一周左右,才会好受一些。
并且,康复之后的身体,还是十分虚弱,稍微做点事就十分疲惫,上气不接下气。
两天的时间,对大部分人来说,身体还是在最难受的阶段。
难以想象,高医生要怎么顶着强烈的不适,重新回到工作岗位上。
医生都阳了,难道不能休息吗?医院就这么缺人?先看一组数据吧。
青岛,目前感染高峰期还没到来,每日新增感染量49万人~53万人。
浙江,日增感染量100万。
海南、安徽、江西等省份,即将迎来疫情高峰。
高感染率,就意味着重症人数攀升,医疗资源紧张可想而知。
据澎湃新闻报道,在某医院抢救室门口,救护车送来的病患,挤都挤不下。


诊所空间有限,实在没有地方坐了,在门口摆上凳子,前来就医的病人,不得不在寒风中输液。


接诊的患者,成百成百往上升。
发热门诊、急诊,一位难求。
微博大V@理记说,一家大型公立三甲医院的急诊科里,每天急诊量700人次,数字还在不断攀升。
B区的病患,等待A区撤下来的呼吸机,而走廊里排队的,还在等待B区的。


来了病人,就算根本装不下,还是不能拒收,生生扛着,医院紧急抽调人员支援。
这完全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赢了,是老百姓的生命。
输了,就是一个个家庭的破碎与悲剧。
身为救死扶伤的医生,没有什么比亲眼看着自己的病人离开人世更难受。
所以他们哪怕自己也感染了,也要坚持带病上岗,能救一个是一个。
一位医生被感染了,咳嗽十分严重。
帮患者抽血的时候,连患者都心疼她说:医生,你这看着比我都严重,没什么事就请假休息吧。
她只是摇摇头,继续手头的工作。

病人关切地说了一句:第一天特别难受诶。
这个医生竭力去控制自己的情绪,可眼眶早已泛红。


还有河南漯河,一名7旬老医生,明明自己是新冠的主要攻击对象,明明自己的身体已经强烈不适,可她不顾自己手上是否还输着液,事无巨细地照看病人,为病人扎针。


他们心中同样有无限牵挂。
只是,选择了医生这个职业,也放不下肩上的责任,在国家和人民最需要的时候,就要一马当先站出来。
这场病毒,是无差别攻击。
感染发病的,不仅是普通人,很多医生和护士,更是首当其冲。
可他们没有时间和条件,像我们一样躺在床上恢复,他们心里头记挂的,还有更多和自己一样被感染的普通人。
他们是冲锋陷阵的白衣战士,可也是一个个会疼、会怕,有血有肉的普通人。
或许,他们平时会抱怨,会喊累,可到了最关键的时候,没有别的话可说,硬着头皮,用肉身顶上。
这世间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

孩子阳了一直咳嗽,我带他去了家附近的诊所。
那是我第一次,在诊所见到那么多人。
走廊、过道都是满面愁容,痛苦呻吟的病人,那种氛围让我觉得压抑而心酸。
小小的屋子,几十个病人,却只有一个医生,一个护士。
可他们并没有因为人多显得不耐烦,始终尽职尽责,脚不沾地地转来转去。
在满屋子阳性病人里,不知道医生的防护做到位了没有?或者,他们其实已经也感染了,只是强撑着在替我们治病。
这几年,若不是数以千万计的医生、护士抗击病毒,或许,我们和很多亲人、朋友,早已见过了最后一面。
我们永远不会忘记,那些在大雨中为我们撑过伞的人。
不会忘记,那些在危难时刻,吹哨警醒世人的人。
3年了,当我再次来到李文亮医生的微博下,发现还有无数人,记着他。
这些缅怀的,感谢的,饱含着情意的话,是他们真正发自内心的声音。

是他们,以肉身为盾,双手为矛,守住了我们与病毒中间的那道防线。
是他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逆行者,吹哨人,白衣天使……不足以表达我们的感谢。
对于这些干实事,牺牲自己的健康去保全大众的人,更重要的,是要给予他们匹配的待遇。
有人说,救死扶伤,谈待遇多俗气。
可医生也是人,他们同样有家人要照顾,好的保障,会让他们更加没有后顾之忧。
此前,浙江省疫情防控办出台了《关于进一步落实关心关爱医务人员激励保障政策的通知》。
江苏无锡也出台《关于做好疫情防控新阶段医务人员关心爱护若干举措的通知》。
加工资、发补助、评先进、带薪休假……多项措施激励关爱医护人员。
唯有这样,才能更加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让他们的付出变成值得,鼓舞他们在自己的岗位继续发光发热。
为众人抱薪者,不可使其冻毙于风雪。
为自由开路者,不可使其困顿于荆棘。
每一个为普通人奉献与牺牲的医护人员,我们应该记住他们。
豁出自己的健康,为我们筑成一道防线的医护人员,更不可让他们寒了心。
这不仅仅是一份普通的工作,更是救死扶伤的使命,关系着千千万万普通人健康与生命。
他们理应,也更值得!◇ 参考来源:澎湃新闻:《“容许我当两天逃兵!”上海医生护士朋友圈曝光,太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