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中将中,他在1988年授上将军衔,儿子、女婿中将,亲家是上将
1955年在中南海怀仁堂,举行了新中国首次授衔仪式,一共有一千余人被授予少将(包括少将)及以上军衔。
其中开国中将一共有177名,秦基伟就是其中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秦基伟在建国后发展很好,官职超过了绝大多数开国中将,1988年更是被授予上将军衔,经历了两次授衔。
秦基伟不仅自己发展得好,他的家人都很出色,儿子、女婿均是中将,真是虎父无犬子。
秦基伟的亲家来历也不平凡,他的军衔在1955年授衔之时要比秦基伟高,此人就是开国上将杨成武。
秦基伟的出生地很特别,湖北红安县是红军将领的“摇篮”,从那里走出了许多优秀的红军高级将领。
1914年出生的秦基伟,家里世代都是为地主种田的底层农民,他们干最苦最累的活,生活却过得十分困难。
秦基伟从小日子就过得很苦,八岁失去了父亲,十岁又失去了他的哥哥,留他一人守在了祖祖辈辈留下来的破旧草屋。
为了生存,秦基伟什么活都干过,打工、当佣人,放牛,只要能养活自己,都肯放下身段。
秦基伟从小有一个梦想,要消灭掉欺负百姓的恶霸。
1927年,年仅13岁的秦基伟就参加了黄麻起义,是革命队伍中年龄最小的人之一。
两年后,秦基伟加入了红军,是队伍中的“红小鬼”,别看他人小,作战可不含糊,在炮火机枪声遍地的战场上,他没有一次是退缩的,为了革命,小小年纪的秦基伟早就把自己的生命置之度外了。
土地革命时期,秦基伟担任的最高职务是红四方面军总参谋部补充师师长,参加了艰苦卓绝的长征。
长征结束后,他参加了西路军行动,为掩护战友后撤,他不幸被马家军俘虏了,经历了九死一生,侥幸逃回了延安。
全面抗战爆发后,秦基伟表现非常活跃,他创建了太行山敌后抗日根据地 ,在那里与日军进行艰苦卓绝地战斗。
不久,八路军129师组建了一支独立支队,这支队伍有个响亮的名号“秦赖支队”,支队司令员是秦基伟本人。
抗日战争最困难时期,秦基伟担任太行军区第一分区司令员,带领军民顽强抗日,鼓励他们不怕困难,勇敢向前。
每逢大战,秦基伟为鼓舞军民,必定会亲上前线,提升队伍士气。
作战时,秦基伟更是不要命一般,当地人叫他“秦大胆”,攻打城池的时候,作为指挥官,他亲临一线,拿着机枪压制敌人火力,这样的指挥员在战场上还是很少见到的,说明秦基伟不惜命,能为抗日抛下一切,乃至自己的性命。
解放战争时期,秦基伟是二野十五军军长,参加了渡江、两广、以及大西南的解放战役。
建国后,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秦基伟一战成名,在上甘岭坚守了四十余天,创造了一个军事上的奇迹。
1955年授衔仪式,秦基伟被授予中将军衔,13岁参军,41岁授中将,秦基伟的身份从当年的“红小鬼”成长为独当一面的高级将领了。
开国中将说少也不少,有177名,秦基伟是其中之一。
让人羡慕的是,秦基伟不仅自己发展得越来越好,儿子、女婿都非常有出息,他的亲家更是开国上将杨成武,在军衔上要比秦基伟高。
建国后,我国经历了一段特殊时期,许多开国将领或多或少受到了影响,秦基伟也是,一度以“走资派”被批斗。
好在原二野政委总设计师复出工作后,秦基伟受到重用,先后担任军区司令员、国防部部长等职务,国庆35周年阅兵式上,秦基伟是阅兵总指挥,这份荣誉在开国中将中算是仅有的一份。
1988年,秦基伟被授予上将,几年后担任人大委员会副委员长,属于副国级干部。
秦基伟不仅自身出色,他的长子秦卫江和次子秦天二人均子承父业,先是毕业于高级院校,有一个很好的起点,然后努力工作,通过资历和战功获得晋升,现如今,秦基伟的两个儿子都是中将,真是虎父无犬子。
秦基伟还有一个女儿叫秦畹江,她的丈夫杨东明来历也不平凡,是开国上将杨成武的儿子,两个革命家庭组成姻亲关系,门当户对,非常般配。
值得一提的是,杨成武的儿子杨东明同样是中将军衔,一家人军功显赫,让人羡慕不已。
结语
有付出就有回报,秦基伟和杨成武在革命战争时期付出了很多,建国后发展得比一般人好一点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秦基伟的子女都非常优秀,他们虽然生在了将门之家,生活条件比普通人要好,但是没有堕落,在父辈们的教育下,学习优秀,同样成为一名优秀的解放军高级军官,还是十分了不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