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风流”父亲被千万身价女儿抛弃:做人,因果报应…

2024-12-31 16:10:01

身价千万的女儿弃养中风老父亲。
看到这个新闻,第一感觉,是愤怒和不解。
家底殷实,却连老父亲一碗饭,一张床都不愿给了?乌鸦尚且反哺,人活着活着,怎么连本都忘了?看着这个失声痛哭的老人,大家都心酸不已。
5年前,刘志平中风,失去自理能力。
他身边没一个亲人照顾,住在出租屋,日常靠邻居送几顿饭。
有次在厕所摔了一跤,过了几个小时才慢慢爬起来。
而他和前妻生的女儿,一个生意成功的老板,根本就不管老父亲的死活。
说起这些,刘志平就声泪俱下,显得很可怜。
不管众人如何劝说,女儿态度冷漠而坚决。
她先是避而不见,随后愤怒地说:要是不服气,就去法院告我,我按判决书上的做。
就连刘志平哀求每个月只给3000元,都被无情拒绝。
究竟是为什么,让家境富裕的女儿,连3000元都不愿给,宁愿看着老父亲凄惨度日?真相往往出人意料。
刘志平年轻时,十分风流。
在婚姻存续期间,不断在外面沾花惹草。
当时上初中的女儿,就撞见过一次,他搂着个年轻女人逛街,两人在商场一掷千金。
那时刘志平手头有点钱,几乎全被他在外面花天酒地了。
妻子一次次同他大吵,他仍然毫不收敛。
已经懂事的女儿,亲眼看着母亲在痛苦的婚姻中挣扎,在父亲一次次羞辱中,艰难度日。
为了女儿,前妻本想挽回这段婚姻。
可每一次,刘志平老实了几天之后,又带着各种女人游山玩水。
甚至,在妻子愤怒离家的时候,将陌生女人带回家。
这份屈辱,又有谁能忍受得了?离婚20多年,前妻带着女儿相依为命,这其中的艰难,可想而知。
抛弃妻女的刘志平,却依然游走在各种女人中。
他对别人花钱大手大脚,却在女儿生日想买件新衣服时,只给了一顿臭骂。
当晚年来临,他身上的钱也霍霍光了。
他患病入院时,侄女看他孤苦无依,悉心照料他。
知道女儿不会养他,刘志平将希望寄托在侄女身上。
他把两套小房子过户给侄女,让她给自己养老。
好日子没过两年,没想到,他风流不改,在身体没彻底垮掉前,还是带着女人回家。
左邻右舍流言蜚语,侄女也觉得脸上无光。
甚至,那些女人还对侄女破口大骂,以为侄女也和他有不正当关系。
备受屈辱的侄女终于也忍不了了,将刘志平赶出家门。
侄女表示,宁愿将房子还给他,也不想受这份气了。
他终于将自己,弄得众叛亲离。
于是他再次找上女儿。
当年风流快活的他,大概从没想过,命运的轮盘会转到这一步,自己晚年的生活,竟掌握在被他抛弃的女儿手上。
他哭诉,哀求,用父亲的身份去道德绑架。
可这张亲情牌,早已经失效。
所以啊,即使是血脉亲情,不去维护,不用爱滋养,在长久的怨恨中,最终也会消磨殆尽。
你说,女儿就该赡养父亲,你尽到父亲的责任了吗?你说,你给了女儿生命,可只生不养,甚至带给孩子伤痛,她还该感谢你吗?当年种下的因,酿成了今日的恶果,让人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在很多人心中,只要生了孩子,就成了世人口中伟大的父母。
仿佛所有贪婪、自私、丑恶,都因为这个身份,得到粉饰。
可父母这个身份,不仅是孕育孩子,更重要的,是养,是教,是关爱。
纪录片《守护解放西》第三季里,有这样一个案件。
一名独居老人罗嗲,被发现时,已经死去两三天,周围弥漫着臭味。
警方通知他女儿到现场,女儿显得很平静。
她用手捂着鼻子,也没有显示出悲痛,连父亲家的钥匙都没有。
弹幕里,有人说女儿冷漠,有人说她都不联系患有心脏病的父亲。
在警方与她谈话后,看似不合理的举动,都有了答案。
重男轻女传统思想,让罗嗲对女儿十分嫌弃,所以女儿出生后不久,他就和前妻离婚了。
过年过节,也不会见面。
女儿成长期间,父亲这个位置,更是空白。
整整20年里,他们几乎没有联系。
即使流着相同的血,却跟陌生人一样。
就连姑姑,也证实了这个情况。
后来,罗嗲检查出严重心脏病,经常要住院吃药,这时,他才想起自己还有个女儿。
女儿很善良,对突然冒出来的父亲,尽到了做子女的责任。
一个月去医院几次,都是女儿掏钱,不仅如此,还陪同一起去。
可每次,只要身体稍微缓和过来,他就开始抽烟、喝酒。
女儿讲几句,他就勃然大怒,甚至将女儿打出去。
最终,他摔倒在租住的屋子,孤独地离开人世。
这个案件,看得人心里特别不是滋味。
比起那个孤独离世的老人,我只心疼从未被父亲爱过的女儿。
这场亲情的考试,女儿做到了满分,父亲却交出了0分答卷。
20年来没有联系的父亲,永远在她的成长里缺席的父亲,不过是顶着”父亲“头衔的陌生人。
在每一个需要父亲出席的时刻,在每一个被欺负而哭泣的夜晚,只能自己承受。
他们仅有的联系,只有无法摆脱的血缘,却没有感情上的连接。
如果有得选,女儿会想要这样一个父亲吗?一个从未抱过自己,从未用关怀宠溺的眼神看过自己,从未替自己的未来出谋划策的父亲?答案不言自明。
你生了我又怎么样?从未给过陪伴和责任,谈什么感情?作家凯叔曾写过:父亲是一个银行,在这个银行里存满了陪伴,老了会收获到孩子们满满的陪伴和爱;如果银行里面余额不足,那么老了很可能会成为一个孤独的老人。
血脉亲情,向来被认为,是最坚固的纽带。
“不管他做了什么,终归是你的爸爸(妈妈)。
“他再不对,也生了你。
可生而不养,养而不教,都不配称为合格的父母。
一段亲子关系,仅靠着血缘关系来维系,不会显得太悲哀了吗?在生下女儿后,我常常自省,是否当了称职的父亲。
我深知一个小生命,从懵懂到成长,离不开无微不至地呵护。
工作再忙,我总要抽时间照顾她。
即使辛苦,我不会忽视,她还在等着我的拥抱。
从完全对妈妈的依恋,到现在,她看见我,就远远张开双臂。
即使我独自带她,也不会哭闹。
我的一举一动,都会让她笑逐颜开。
这是一个生命,对另一个生命,无条件地信任。
是一个孩子与父亲,在爱与呵护下,建立的亲密连接。
血缘只是纽带,爱,才是核心。
我不怀疑,绝大多数父母对孩子的爱。
可我怀疑,是否他们都懂得如何去爱。
如果说,孩子对父母一开始的评价是满分,在日复一日的失望中,这个分数,就会渐渐趋向于0,甚至负数。
心理学上有个说法:爱的反义词,不是恨,而是不care了。
在孩子成年之后,很多父母不明白,为什么别人的家庭其乐融融,我的孩子什么都不说了?不是孩子冷漠,而是在过往无数次,孩子想要与父母沟通,保持亲密时,没有得到正向的反馈。
这个情感连结的渠道一旦错过,就很难重新建立,亲子之间,感情自然稀薄。
《奇葩说》辩手姜思达,自曝童年和父亲关系很紧张。
性情暴躁的父亲,经常没来由打骂他。
对父亲,也从爱,变成怕,变成小心翼翼揣摩他的心思,好让自己躲过无端打骂。
成年后,他害怕亲密关系,敏感脆弱。
可这时,父亲说,儿子是自己的骄傲,是最重要的人,很爱很爱他。
姜思达只能说:我没看出来。
我跟他不熟。
多年的漠视、暴力,成了孩子烙在心头的伤痕。
隔着长长的时光,也无法将亲子之间巨大的沟壑填补。
血缘这根纽带,捆不住两颗早已渐行渐远的心。
电影《何以为家》里,有句台词,令人十分揪心:“我想起诉我父母。
“为什么要起诉父母?”“因为生了我。
因为生了我,却不给我爱和尊重。
因为生了我,就理直气壮地当我的掌控者。
电影里的赞恩是如此,现实中,又有多少孩子,也是如此?有一句老话叫:天下无不是的父母。
似乎父母的身份,是免罪金牌,就应该被原谅。
似乎亲子关系,是最不需要花心思就能获得的。
不该是这样的。
孩子呱呱坠地那一刻,我们从生理上成为父母。
而终其一生,我们要学着去理解,去教育,并且获得孩子的尊重。
这样,才能从精神上,真正成为父母。
我很喜欢学者刘瑜的一段话:生孩子,其实是一件自私的事,用别人的生命来完整自己,谈不上什么伟大。
应该被感谢的,是孩子。
是他们让父母的生命更完整,让他们的虚空有所寄托,让他们体验到生命层层开放的神秘与欣喜。
也许,我们都很难成为满分父母。
可至少,要成为,不让孩子失望的父母。
◇ 参考素材:微博@态度岛bilibili纪录片《守护解放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