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是一位山区支教老师讲的故事。
这位姓梁的女老师,曾经去过偏远的山村支教。
和我们想象的不同,他们到那里,并没有受到欢迎。
相反,上门动员孩子上学时,他们遭到了很多家长的反感。
孩子上学,是大好的事,为什么家长们会反对?
原来,山村那些七八岁的女孩子,早就可以洗衣服、做饭、放牛等等。
让她们去上学,家里不就失去了一个劳动力?
梁老师和一些资助人想了一个办法,只要家长把孩子送去上学,不但不收学费,每月还发放一些补贴。
这才让孩子们顺利入学。
发了一段时间,有一次,资助的现金流断了,补贴没有按时发下去。
家长不干了。
他们冲到梁老师办公室,对着她破口大骂。

甚至,还有家长动了手。
混乱之中,家长愤怒地踢向梁老师。
猝不及防的梁老师被踢中,造成尾椎骨受伤。
之后每到下雨天,她就尾椎骨隐裂,非常疼。
登山等运动,也不能再进行了。

她没有崩溃到一走了之,洗把脸,继续回到课堂给孩子们上课。
这件事,给她的震荡是巨大的。
为什么,明明帮助了他们,却受到这样的对待?
原来,闹事的家长一致认为,补助没发下来,肯定是梁老师贪了他们的钱。

如果不是有利可图,这个女老师能白给孩子上课,还给他们发钱?
他们送孩子上学,不是关心教育,而是有钱补贴。
他们从未想过,真的会有人不惜自掏腰包,帮他们的孩子走出山村。
这完全超出了他们的认知水平。
所以梁老师说,经过这件事,她越发觉得教育和提高他们认知的重要性。
因为没有受到良好的教育,所以他们的认知水平低,同时,又导致他们的思维十分局限和单一。
他们没有太多接触外界的机会,无法理解你的善意,被无知和贪婪左右了行动。
长此以往,这种认知方式,会影响到他们的下一代。
而一代代人,被困在走不出的山村里,继续走着上一辈的老路。

张桂梅校长讲过她的办学初衷。
她当时看到,十三四岁的女孩,无助地坐在路边。
她的父母,为了3万元彩礼,让她辍学嫁人。
对山村女孩的父母来说,读再多书有什么用,还不是嫁人?
为了3万,不惜将未成年的女儿“卖”掉,这种无知,深深刺痛了张桂梅。
可以想象,如果女孩真的早早结婚生子,她的人生,包括她孩子的人生,会是什么走向。

西宁晚报曾发布过这样一则新闻。
未成年少女马某,被父母以13万元,卖给了“强奸犯”。
马某生在青海省某贫困县下的小村庄,因为贫困,当地人对教育不太重视。
尤其是女孩,觉得她们反正将来也是要嫁人的,读书纯粹是浪费钱。
小学毕业后,马某因为家庭经济原因,加上父母不支持,早早辍学了。
可这,才是她灾难生活的开始。
年纪小,不能去打工,马某就在家帮忙干农活。
16岁男子王某对她觊觎已久,以交朋友的名义接近她,随后,诱骗马某发生了关系。
当时,马某未满14岁。
我不敢想象,一个未满14岁的孩子,如何承担这一切。
然而,在她最无助痛苦的时候,父母,又给了她致命一击。
王某一家和马某父母达成一致,用13万元”彩礼“,让马某“嫁”过去。
一个为了掩盖罪行,一个是贪婪和无知,生生将一个少女,推进了火坑。

未满14周岁的马某,就这样,被亲生父母送进“强奸犯”家中,和对方以夫妻名义同居,并怀孕生子。
直到当地警方依法展开调查,才将王某及其父母、马某父母共5人,以涉嫌强奸罪移交起诉。
无法想象,小学毕业的她,自己还是个孩子,竟然就成了母亲。
可罪魁祸首,除了诱骗她的人,她的父母也脱不了干系。
是他们,因为自己的贪婪,亲手卖掉了女儿。
也是他们,因为自己的无知,从受害者,变成了加害者。
或许到被抓时,他们都不明白,为什么“嫁”女儿,也要被抓?
因为他们的认知水平太低,根本不知道,这是犯罪。
这早已不是包办婚姻的年代,可他们的思想,依然被裹脚布包住。
我不同情他们,我只心疼那个,未成年就当了妈妈的女孩。
她原本应该和同学一样,坐在窗明几净的教室,接受知识的熏陶。
她可以念高中,上大学,走出贫困的山村,看看外面的世界。
可现在,她在灶台,在田间,背着稚嫩的娃娃,承担根本不属于她这个年龄的重担。
今后,她何去何从?
没有人知道。
她的悲剧,不是个例。
还记得那个举报父母包办婚姻的17岁少女吗?
在明知她想要继续读书,不愿意嫁人的情况下,未经过她同意,就收下同村男子5万彩礼,强行卖女儿。

最后,她勇敢地拿起法律武器,保护了自己。
可还有更多女孩,在无知父母的胁迫下,成为牺牲品。
我国法定结婚年龄,女性是20岁,一般,在18岁之前结婚或有婚姻事实的,是早婚。
有研究显示,2015年,农村地区早婚率和早育率,是城市的3倍多。
偏远山区尤甚。
因为贫穷,导致受教育程度、认知水平低,往往选择过早结婚,可以增加家庭劳动力。
又因为早婚,导致生育多子,越发贫困。
在贫穷和匮乏中长大的孩子,谈不上什么见识,更别提格局。
在无形中,也为将来的命运,埋下了注脚。
这是一个恶性循环。

要如何改变现状?
之前看《山海情》,一个片段给我触动很大。
村里一个家长为了钱,让成绩很好的女儿辍学,去福建打工。
温文儒雅的白老师,拼了命要把孩子留下来。
他说:退学不是结束,是开始。
往后的命运,嫁什么人,过什么日子,全由不得自己掌握。

为什么要学习,要受教育?这句话就是答案。
为了眼前的蝇头小利,放弃的,可能是一生的自由。
曾有人问,华坪女高出来的女生,现在怎么样了?
那个被张桂梅校长骂“滚出去”的全职妈妈,后来努力考上了特岗教师,成为一名小学数学老师。
她摆脱了依靠丈夫的命运,掌握了人生的方向盘。
首届毕业生周云丽,因穷苦差点辍学。
后来,她顺利考上大学,考取编制后毅然放弃,回到缺老师的华坪女高,继续张桂梅校长的事业。
因贫困放弃读书,在家种地的陈法羽,后来考上警官学院,成为一名警察。
自幼双亲去世,无钱读书的高世婷,后来考取大学,在县医院上班。
十多年来,从这里走出去的上千名大山里的孩子,有人成了教师、医生、警察、公务员,进入企业。
也走上了,她们以前从不敢想的光明未来。
如果没有接受教育,早早嫁人,相夫教子,或许就是大多数女孩的命运。
所以啊,怎样改变山村孩子的现状,怎样提高他们的认知?
唯有教育,唯有学习。
教育也许不能让你飞黄腾达,不能折算成看得见的物质。
可当你放弃它,放弃提高认知的机会,也就意味着,你失去了走出大山,改变命运的可能。

我知道,走出大山很难。
你必须拼了命地努力,用比同龄人多十倍甚至几十倍的专注,去冲一个不知道结局的目标。
可越是这样,越不能放弃,你曾经吃过的苦,别让下一代重蹈覆辙。
就像一位作家写给儿子的话:
孩子,我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绩,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
这话对每个人都适用。
不要觉得,我努力了那么久,还只是别人的起点。
不要因为别人生在罗马,而丧失前进的动力。
你认真学习的每一秒,每一个努力的时刻,都会让你的人生,和以往有所不同。
改变一点,再多一点,总有一天,那些累积起来的成果,都会为你获得更大的自由,增加砝码。
到那时,你会发现,你拥有了更广阔的世界。
◇ 参考来源:抖音@梁慧股权管理咨询西宁晚报《民和女孩辍学嫁人生子,双亲和“丈夫”锒铛入狱》澎湃《在中国,女孩15岁结婚生子,从未消失》
观察者网《人口隐形危机:逾50%农村幼儿认知滞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