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年级小孩哥提问惊呆洋教授,热榜里的“科普神器”藏不住了……
2024-12-24 00:10:01
今天,在网上看到一个很有意思的热榜。

北京化工大学的戴伟教授,来中国28年,虽然是个“洋教授”,但他一直坚持在抖音上拍视频,在线下为孩子们做化学科普。
在一次科普的过程中,一名二年级的孩子妙语连珠,提出了很多知识性的问题,其中甚至涉及到了高中的知识。
这让戴伟教授惊诧不已,原来,中国孩子的知识储备已经如此丰富了。
后来才得知,孩子们会在闲暇时间,主动搜一些科普视频看,所以才了解这么多。
这些视频,不仅扩大了自己的视野,也能为很多现象答疑解惑。
比如前段时间,“在太空养鱼”这个新闻引发了很多人的好奇。
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将载有4条斑马鱼和金鱼藻的实验组件送往中国空间站,在那里,航天员们将实现“太空养鱼”计划。
很多人觉得纳闷:太空站怎么养鱼?
这些疑惑,抖音上有个@物理实验梁老师很快就给出了解释。
他用三个“旺旺”牛奶瓶,两个鱼缸,一条塑料软管当成道具,做出了一个简易的“太空鱼缸装置”。

接着,他自己在软管的另一端吸气,神奇的现象发生了:水位上升了。

这个叫做负压鱼缸,利用大气压的虹吸原理,让鱼在小鱼缸里得以生存。
这个科学实验,是我儿子推荐我看的,因为他们班主任在课堂上给孩子放过一遍。
当时我看得津津有味,忽然发现物理知识竟是如此神奇。
实际上,我和儿子很喜欢在抖音上找这样的“宝藏视频”看。
比如“光漂白”现象,用激光在水面上画画,线条很优美,还可以用另外的光束擦掉,看起来真是又酷又浪漫。





这些视频吸引了很多人观看,不少“大朋友”在下面评论:要是当年我们也有这条件,何愁物理不及格?物理老师如果都能这样,学物理会是多么快乐的事情?!其实那些课本上的知识真的很有趣,只是大多数的教学方式都是停留在课本上的数据文字,枯燥无味。
如果不是以视频的形式呈现,或许还有很多人永远不知道它们会如此具象,如此生动。

他是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硕士,现在在人大附中担任物理老师。
在他的抖音账号上,他总是用最诙谐,最浅显易懂的话语,去解释那些生涩难懂的知识。
最有意思的是,他还会将自己的课堂与时事紧密联系起来。
前段时间央视热播的《我的阿勒泰》有个“搓衣板梗”火了。
李老师就趁热打铁,利用搓衣板梗讲未来洗衣科技;


李永乐老师说,在他的粉丝中,有许多教育落后地区的孩子,甚至还有一些学校把看他的网课当成了孩子们的假期作业。
作为教育工作者,他深知师资力量在地区与地区之间有着差异,但他通过自己的视频为偏远地区的孩子们打开了一扇窗,让他们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世界,这何尝不是一件令人欣慰的事情?在抖音上,像李老师这样的博主还有很多很多。
“一个生鸡蛋,一个熟鸡蛋同时掉进深海,它们是会被压扁还是碾碎?”“人造太阳1.2亿度持续了101秒!这么高的温度不会把周围装置烧得渣都不剩吗?”有趣的话题,加上妙趣横生的科学实验,让很多人对“不刷题的吴姥姥”的视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退休前,她是同济大学的物理学教授。

短短几年的时间,吴於人教授就吸引了500多万粉丝。
在抖音上,很多粉丝慕名而来,看完她的视频后,都留在了这个科学大观园。
连4岁的孩子,都被她的视频所吸引。
教育的目的,就是唤醒大家内心的种子,让它生根发芽,枝繁叶茂。
我记得那个叫高国斌的物理老师,他的特色教学,让无数孩子受益匪浅。


他们深受这些视频博主的影响,爱上了这门学科,也悄悄改变了自己的轨迹。



听说我们上面提到的“吴姥姥”(吴於人教授)、李永乐老师、戴伟教授都会来。
除此之外还有北京交通大学物理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陈征、非遗手工创作者九月等众多抖音的知名博主。



事实上,这几年来,自然科学相关内容一直在抖音很受欢迎。
根据《2024抖音自然科学数据报告》:过去一年,超过77.3亿人次在抖音为自然科学内容点赞;2024年以来,相关内容投稿量同比增长169%。
超过346亿人次观看了科学实验短视频,相关内容累计获得点赞4.63亿,超过8831万人次选择分享。
《银河补习班》有一句话:人生就像射箭,梦想就像箭靶子,如果连箭靶子都找不到,那每天的拉弓将毫无意义。
点燃梦想,激发内驱力,比每天让孩子重复性拉弓,更有意义。
在某个平常的一天,为孩子种下一颗梦想的种子,也许在未来的某一天,他们能还你一整片星空。
PS.碎片化时代,坚持原创不易,欢迎在文章结尾给我们点一个【赞】+【在看】,你的支持就是继续创作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