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乌鸦校尉
微信ID|CaptainWuya当美国政府和国会集中火力对Tiktok 猛烈开炮的时候,另一个“中国制造”APP,最近在美国政府眼皮子底下“杀疯了”。
没错,这个APP,就是拼多多的海外版。
和抖音的海外版本TikTok一样,它的海外版本也有一个新名字——Temu。

Temu这个名字,取自“Team Up,Price Down”,其实就是拼多多国内版Slogan“拼着买,更便宜”直接翻译过来的。
大家都知道,拼多多在国内很长一段时间都是游离于五环之外,客户群体主要都是下沉市场上的“穷人”,即便现在有越来越多的人感到“真香”,但很多中产精英至今看不上拼多多。

所以在拼多多打入美国市场之前,很多人觉得,据说都是“大豪斯大牛排”,生活水平远超我们的美国佬,追求的是更高的生活品质,拼多多上的东西美国人根本瞧不上,所以拼多多在美国根本不会有市场。
其实不止中国人这么想,很多美国人也是这么想的。
但直到拼多多杀入美国市场,很多美国人发现,自己终究是没有逃脱掉这条“真香”定律,已经深陷薅羊毛的乐趣中不能自拔。
01Temu在去年9月份正式在北美上线,上线以来就凭着各种各样的宣传策略下载量一路飞升,而真正让Temu一炮打响、风靡全美的里程碑事件,是今年2月份Temu花费了1400万美元的重金,在超级碗上投放了一条30秒的广告。
“超级碗”之于美国人,就相当于春晚之于中国人的影响力,比赛往往会吸引数千万美国观众。
所以在“超级碗”上打广告,传播力自不用多说,关键是Temu这条30秒的广告,看完很难不让人印象深刻,洗脑程度和简单粗暴的风格跟国内拼多多简直是一脉相承。
很多人好奇广告里到底说了啥,乌鸦简单给大家复述一下广告内容。
广告开头,一个穿着旧T恤的卷发女孩正无聊地翻着手机,然后突然睁大了眼睛张大了嘴巴,因为她发现了自己喜欢的一条裙子,不要999,也不要99,竟然只要9.9!


于是她迅速加购下单,从此一发不可收,又在Temu上买了各种各样的漂亮衣服鞋子,一天换800种穿衣风格不重样。

然后女孩穿着美美哒的衣服出门,看到路边穿着普通的美女,一键在temu上下了一单,花了几美元给她换了件漂亮衣服。
路过咖啡厅,看到几个秃头油腻大叔,可能觉得他们太影响市容,又人均几美元给他们一人搞了顶假发,不得不说,搞了假发之后果然看起来顺眼多了。

经过女主的安利,全大街的人都穿上了从Temu买来几美元的漂亮衣服鞋子,开始手舞足蹈地集体狂欢。
这时候广告背后的潜台词已经呼之欲出了:人人都能买到的几美元的快乐,你确定不来一个?

加之广告从头到尾都在循环播放的“I feel so rich”(我感觉自己好有钱), “I am shopping like a billionaire”(我像亿万富翁一样潇洒购物)“Temu,temu , temu”这样洗脑的背景音乐,很难不让人想到国内版广告的“拼多多,拼多多,拼得多,省得多,拼就要就要拼多多,每天随时随地拼多多,拼多多......”

中英文版洗脑程度不相上下,只要多看两遍,看到这段文字,脑里就情不自禁跟着唱起来了。
而事实证明,这简单粗暴的广告果然很有效,中外通杀,有很多美国人在看广告的时候就迅速下载APP并开始剁手了。
根据 Sensor Tower 的数据,Temu 在超级碗比赛当天的下载量与前一天相比激增 45%,日活跃用户激增约 20%。
并且根据电视广告测量公司 EDO Inc. 的调查结果,Temu这条广告和观众的互动程度,是一般广告的 10 倍左右,Temu在超级碗广告上砸的这么多钱果然没有白花。

下载数据是最好的证明,今年3月份,上线七个月的拼多多跨境电商平台Temu,成为美国应用商店中下载量最大的应用。

当然了,广告的影响力,自然建立在Temu自身的对用户的吸引力之上。
而Temu的底气则在于:没有一个蓝星人可以完全抵挡薅羊毛的诱惑。
在这方面,Temu 可谓像素级复制在国内的打法。
02













然后评论区里清一色盖楼,贴出来自己的邀请码互相交换。









有假发、假睫毛、衣服、鞋子等这样的小商品。

也有免费的游戏机、耳机、手机、相机等这样的电子产品,以及其他各色商品。








乌鸦想跟这些网友说的是,不用着急,在不久的将来,你们可能也有机会薅羊毛。
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