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娜,确诊了!
最近,42岁的知名主持人谢娜在一档综艺节目上自爆患病——
原来,在生完二胎之后,谢娜发现自己性情大变,后确诊为抑郁症。
为了战胜抑郁症,她减少工作,调整了一年,但还是迟迟走不出来。
直到丈夫张杰在苏州工作时意外受伤,令谢娜发现自己必须要坚强起来了,才终于走出了抑郁阴霾。
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全球约10亿人正在遭受精神障碍困扰,每40秒就有一人因自杀而失去生命,而在我国,患抑郁症人数也高达9500万。
明星患上抑郁症尚且不容易治愈,普通人陷入情绪问题则更是要承受巨大的痛苦——
点开评论区,无数人共鸣——坐标武汉,25岁,文科女,研究生。
刚进体制内,感觉和周围格格不入。
性格内向,不会和领导打交道,不爱逛街和聊八卦。
单位里的条条框框也很多,现在入职3个月了还是不习惯,每天上班都好煎熬。
母胎单身,不想恋爱,不想结婚,没钱买房,不想啃老,下班回家只想窝在家里撸猫。
上了那么多年学,本以为自己是人才,结果发现只是人口。
我 emo 了。
有学生说,自己现在高三,成绩一直在前10,但最近一到考前就睡不着,又不敢告诉任何人;
有程序员吐槽,29岁了,爸妈每个周末都帮他安排相亲,可他内心不想结婚,又不敢违背父母的意愿,每次都硬着头皮去,工作996,放假了也没有得到放松,身心俱疲;有二胎妈妈倾诉,辞职在家全职带娃,有了二宝后精力明显跟不上,最近打算找工作,但发现和社会已有些脱节,压力大的时候会忍不住冲老公发火;……
成年人的崩溃,往往是无声的。
这样的状态,在心理学上有一个专业名词:精神内耗。
而精神内耗,正是抑郁症的前兆。

人为什么会陷入精神内耗?
归纳下来,大致有4大类原因:
可能是缺乏自信。
心理学家阿德勒在《自卑与超越》一书中提到:“自卑感从婴儿期就存在。
”
每个人都会有自卑感,不同的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有的人自信心越来越强,而有的人却仍然深藏着内心深处的自卑。
内耗也可能是由于过于在意他人。
特别在意他人的人,往往共情力强,懂得换位思考。
然而,也正如著名的女性精神分析学家卡伦.霍妮所说:“好人的内核是一个疲倦的灵魂。
”
这样的人,连发个朋友圈都是负担:和男朋友约会完想发合照,结果想到有闺蜜刚分手,算了。
也正因为如此,他们才会过度解读与人相处的小细节,常常因为别人的一句话、一个眼神、一条微信,而让自己左右为难,情绪低落。
第三种可能,是你对自己要求太高了。
习惯拿自己跟更优秀的人作比较,比如身边的同事、同学、朋友等,渐渐地陷入内心的自责。
还有一种可能,是过于看重结果。
每次做一件事情,一边力求做到最好的成效,一边害怕最坏的结果,如履薄冰,畏首畏尾,压力倍增。
长期陷入精神内耗,有多可怕?
A.选择困难、拖延症
陷入内耗的人往往想得太多、做的太少,最后卡在那里迟迟做不了决定,白白浪费时间,空耗精力。
严重的还可能患上拖延症。
太多人,晚上想了千条路,早上起来走原路。
B.自我PUA
每年年底,都会听到有朋友抱怨:今年FLAG又立了很多,又是啪啪打脸的一年。
不停地关注未完成,而看不到自己的已达成,其实是一种自我PUA。
C. 频繁换工作
对工作的要求也会很高,频繁换工作、换赛道。
想做短视频,刚更新了三五次,点击量没那么好,就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吃不了这碗饭;
想跳槽去更好的平台,又没勇气裸辞,偷偷请假去面试,结果准备不充分、没通过,现在的工作也没做好,领导颇有微词,啥也没搞好。
D. 难以维系长期的人际关系
比如频繁分手。
E.会变丑
真正的高手,都是“反内耗”体质。
作为普通人,我们应该如何改变自己,一步步进化成高手呢?
1、缩小关注圈,扩大影响圈
《纽约时报》作家詹姆斯·克利尔曾提出过两个概念:「关注圈」和「影响圈」。
日常生活中,很多人都有类似这样的无效消耗。
而一个人想要走出内耗、做有用的事,就要尝试缩小关注圈、扩大影响圈。
2、把自己的事与他人的事分开
3、每天晚上睡觉之前,写下当天发生的3件好事
4、曲别针策略:可视化打卡,更容易坚持
5、运动
跑三公里专治各种不爽,跑五公里专治各种内伤,跑完十公里,内心全是坦荡和善良。
6、多出去走走,多看看书
区别在于,向内消耗 or 向外行动,你会怎么选择呢?

点亮【在看】,分享出去,让改变来得更快一点。
*作者:Kyle,90后新媒体公司CEO,科鉴MIOJN品牌主理人,500强公司新媒体顾问,让时间变现,成为更有价值的自己。
本文首发于公众号Kyle(ID:kylehello),转载请联系Kyle取得授权。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