床垫上的无性别女孩

2024-11-06 00:10:02
文丨三伏来源丨最人物

无意中看到了Chan写的文字。

她用文字梳理了横跨7年的极简人生,文章开头写了条声明:对于极简,我不仅做到了“精简”,更是做到了许多人标准里的极端。

但哪怕是带着这样的预期心理看完,我依旧全程瞠目结舌。

就像是一局十分解压的消除游戏。

原本一间普通的出租屋,先是消除了杂乱,又没有了琐碎的家具,最后连床也消失了。

她还在践行精神极简,删掉了无效的社交关系,注销了大部分社媒账号。

与此同时,她的头发也越来越短,丢掉了裙子和化妆品,常穿一件钓鱼马甲,把整个城市当作自己的活动室。

搬家的时候,一个背包和一个购物袋,就装下了Chan的全部家当。

我想知道她如此做的原因,于是,我添加到了一个昵称空白、朋友圈空白、头像也是白底简笔画的极简微信。

我们断断续续聊了多次,与文字里流露出的冷峻理性不同,Chan很爱笑,笑声爽朗,又带着些南方女孩温吞的腔调。

我问她怎么能做到精简朋友,毕竟在大多数人的既有概念里,人是群居动物,没有人是一座孤岛。
更何况身处一个人情社会,“托关系”“找人脉”已经成了某种标配。

Chan却告诉我:让人不适的、无用的、冗余的人际关系,跟坏了的数据线、喝干的空瓶子、用过的纸巾没有区别,扔就是了。

再回头看那个空空荡荡的房间,在极简的标签之外,它还盛下了一个女孩的动荡与不安,以及更多的自由。

以下是Chan的讲述。

扔掉寄人篱下的不安2018年是我的极简元年。
那一年,26岁的我终于下定决心,甩掉交往一年的男友。
但我没想到的是,这事会让我妈勃然大怒,冲我怒骂:“你出去卖都不值钱。
”我父母在我很小的时候就离婚了,我和我妈在桂林租房生活。
房子只有一个卧室,我和她睡在一张床上,每天对着彼此的脚入睡。
我妈还是个极繁主义者,去海边玩就要捡贝壳回家,去河边也是,不带块石头她就觉得自己亏了,她喜欢喝茶,茶宠就买了不下十只。
大学毕业后,我在教培机构工作,收入很稳定,月薪三四千块,稳定的穷。
为了省房租,我始终没有搬出去住,但我妈已经迫不及待想赶我走了——从我毕业后,她就开始催我结婚。
虽然我压力很大,却也积极配合,我同样希望婚姻能够帮助我逃离这个逼仄的环境。
母亲居住的环境25岁那年,我和相亲认识的男生开始交往,我妈对此十分满意,连我的嫁妆都准备好了。
所以即便分手时,我已经做好会被她训斥的准备,依旧不敢想象,她会用如此难听的话辱骂我。
那一刻,我只有一个想法:我要搬离这个屋子,我要离开她。
‍‍2018年的Chan‍第二天,我开始找房子,一个星期后,我住进了新家。
那是间一居室,房子不大,进门就是床,靠墙放着张书桌,厨房里热水器、抽油烟机这些电器都有配备。
我对独居生活充满期待,尽可能想布置好人生中第一个小家。
我在房间里贴了很多装饰性的灯带,买了可变换颜色的台灯,连垃圾桶都精心挑选,斥99块钱“巨资”购入。
后来算下来,购买生活用品的费用加上房租,已经占据我全部收入的80%,再加上吃饭,几乎存不下钱。
2018年,刚开始租房时这样的生活过了两个月,东西也买得差不多了,我的人生非但没有被填满的幸福感,反而更加空虚。
就在那段时间,我关注到极简小组,看了一些帖子和相关的文艺作品,主动去找了国内外的纪录片。
这里不得不提到一本书,佐佐木典士所著的《我决定简单地生活》。
我不看纸质书,一般会在拖地时听电子书,这本书就像一本工具书,直截了当地教我,要从什么东西扔起。
也是在这本书里,提到了311东日本地震——导致福岛核泄漏的那次大地震。
地震发生时,囤积的杂物倒下来堵住门,很多人因此丧生。
听完这一段,我立刻去搜了相关的纪录片。
真实的影像更让人触目惊心,我至今仍记得一件事。
地震后,日本政府预测到会有海啸,为居民们广播预警,一个男人开车去他父母家里,劝父母快点逃生,父母说不着急,先收拾一下行李。
男人虽然不放心,还是带着自己的妻儿先行离开了,他以为父母会紧随其后,但海啸突然来了。
男人的行车记录仪里保留了他与父母的最后一面,两个老人正在整理东西。
这个画面长久地停留在我脑海中,让我有了更强烈的极简想法。
我不想当那个地震时东西会堵住门跑不出去的人,我也不想当那个海啸来了还要收拾包袱才能跑的人。
斩断这座城市的联系

刚入住新城市时

使用床垫时使用竹板床时使用海绵垫时

2021年的Chan

2022年的Chan

2023年的Chan扔掉不再需要的记忆

2021年的Chan

图源日剧《我的家里空无一物》

图源日剧《我的家里空无一物》

Chan曾经跨国看音乐节和演唱会的票根均电子留存后就扔掉

2019年,还在追女团的Chan

在语言学校毕业时,同学送给Chan的手写信也是拍照后再扔掉来到当下

出国当天的房子和全部行李

如今住的房间

如今的Chan南半球春天来临,Chan又剃了个寸头*除特殊标注外,图片均由受访者提供;PS.碎片化时代,更文不易,欢迎在文章结尾给我们点一个【赞】+【在看】,你的支持就是我们前行的动力!